记得很久以前看到过一个广告,讲的是一个小孩子在观察一只蝴蝶怎么从一个毛毛虫变成蛹,再从蛹变成蝴蝶的过程,并且每一细微的变化都用蜡笔画下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晴,坚持不懈。画完在课堂上展示,一开始并不被看好,整个过程被毫无遗漏地展示在同学面前的时候,大家都发出了惊叹。
整个小孩的好奇心和坚持的态度让每个人都叹服,甚至是成年人也很少有这样的毅力。
我在考虑,这样的毅力如何转化呢?
一味地坚持并不一定是好的策略,因为没有重点,最后难免会沦为无效努力。再次回味那个画面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小孩的毅力是坚持没有做,但他也抓住了毛毛虫破茧成蝶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展示的时候,每一幅图画都有变化,肉眼可见地变化。
想要抓住重点,没有坚持也不行,因为不可能完美把握关键点发生的时间。一只蝴蝶如何变化也只有细致入微,坚持不懈地观察才能知道,而再专业的人或书也只能描述这些关键点的大概时间,实际观察下来要掐准时间是完全不可能的,毕竟每个个体都是特殊的。
总结下来,在做某件事的时候,知道会发生量变到质变,而每个人做事的能力都不一样。特别是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尤其如此。
这里就要强调,避免无效努力还有耍小聪明。
不可否认,努力一定要有时间的堆积。但单纯只是堆积,比如背单词永远都用一种方法,一开始有效,当大脑适应以后就开始效率降低,然后时间堆积出来的效果反而没有最初的好。如果只认为 ,时间一定会出成果的,那么就更加不行了。
一定要有行动,反馈,修正,再行动,形成闭环才能有效增长。
耍小聪明就更要不得了。曾经有个人和我说过,他考试之前突击几个晚上,考完试马上把考试的内容忘得干干净净。我不禁疑问,到底是应付考试,还是学习知识啊?
自以为知道那些关键点在什么地方,死记硬背,却没有弄清楚道理,只要题型变化一下,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更何况,成年人的世界不单是考试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几张考试证书能证明什么吗?
确实有太多的人,在职场上为了升职加薪,不停考证,可验证能力的时候到了,自己却一团雾水。
人生苦短,又苦又短。转眼2021年要过去了,回头看看,过了很长时间吗?
停止无效努力吧,技不压身,技能多了,认知也会扩展开来;脚踏实地,用正确的方法来做事和学习,有了好的习惯,自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