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青年节写点话,结果不小心拖过了儿童节。
前段时间听说高中卡了今年sm2的名额,不让成绩好的参加笔试。想起当初班主任把我们班报名的人分批叫到小阳台,心里也很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成绩的问题而受到限制。其实我在这件事情之前一直处于信息闭塞状态,直到级长开广播才开始了解一点,所以高一高二的大考也并没有为此着想。
不过好像也没法着想,控制分数和排名应该只有八棍之类的神才能做到吧,而且考得太差也不行,考得太好也不行,真是荒谬。我不止一次想,如果吴校在,学校还会是这样子吗?说句不好听的,遥远的河北那所我们曾经无言以对的学校,再怎样也是上下一心,学生想要的只是高考成绩,学校就负责帮他们专攻高考成绩。学校作为市里面的前位,是不是走得太高太远太辛苦,已经忘记了初心。
在19届同学告诉我的时候,真的很心疼。我冷静之后想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办。以现在我对坡县的生存满意度和众所周知的不要脸品质,我绝对会到校长室撕一次。但好像就算这么做,也不一定就能改变什么。任何一个不可预料更不可控制的变数都有可能成为路途上的帮助或者阻碍。
这个世界对我们和我们的人生作用的范围和效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大。这个学期我们读过一段《安妮日记》,二战时代犹太人并没有比他们的祖先做更过分的事情,却难以逃脱降临在整个民族的迫害之网;读过《弗兰肯斯坦》,走火入魔的科学家赋予了生命的造物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开始,而因为残缺可怖的外貌被永远隔绝在他对其满怀善意、无比努力想融入的社会之外。
If you think you are the master of your own destiny, think again.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重要的机会珍惜的东西都不是自己争取来的,是碰巧生长在这个年代这个地方这个环境,有幸遇到亲爱的人们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事情。所以,人生其实是巨大的福不福游戏,有时候反而是别人无心插的柳成了荫。
啊,好悲观。说好的鸡汤呢。
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命运的无常,但是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其实是由我们的打开方式决定的。
朋友圈里面转来一篇文章,标题叫做《在哈佛意外怀孕是怎样的一番体验?揭穿美国顶级名校的阴暗面》。平生最烦标题党,但是因为是特别靠谱的朋友转的,随手戳了看。话说某个女生在哈佛一时冲动和男友速战速分,在失恋的悲伤里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但是自己留在宿舍里,教授只是警告她不要缺课,朋友们都很忙,没有人关心到她的异常。
“在有几千同龄人的校园里,感到孤独可能是一件非常经常出现的事情。这种孤独并不来自于没有人陪伴,而来自于,其实大家都深切地知道,自己并没有人在乎。……也许在美国名校的校园里,所谓的彻骨孤独就是这种感觉——虽然你周围有很多人,但是因为这些人都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地孜孜不倦,而从来不在意周围人的死活,他们也并不在意你的处境。虽然我并没有这种怀孕的经历,但是这种彻骨的冷漠与彻底的自我中心,也许是美国校园里最可怕的事情。”
稍微跑一下题,我建议大家不要把大学当作幼儿园和游乐场,请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上课不好玩也不要玩感情,压力大可以去看心理医生。吐槽完毕。
在大学校园里确实会有时候感觉到孤独,因为很少有凝聚力强的小团体,所有人都是分散行动。不过孤独这种感觉是否强烈,是否持续,完全取决于个人。当事人把这种感觉放大,任凭它主导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才会觉得孤独如影随形。
退一步来讲,人生而孤独,只是这种感觉在成长初期被亲人的关注和同学的交往遮住了。生活在自己描绘的“阴暗面”中的孩子,早在记事之后就可以认识所谓的“彻骨孤独”,根本不用等到去异国的大学,就可以一边嘲笑“No man is an island”一边挥刀斩断和其他人的一切连接,把自己孤立在本来联系着的他们之外。
我猜想,当一个人认准自己孤独而别人都是冷漠又自我中心后,任何人的关心都变得不够,因为“在关心我”的标准被调得太高了。如果一个人不主动融入陌生的圈子,和自己是孤独的观念死磕,别人又为什么过分关心呢?有种人就是觉得自己孤单高冷如同宇宙中的星球,我一点都不同情,我同情的是他们陷入自己挖的坑太深。当然,说不定根本不想出来。
期末我们辩论的主题是儿童安乐死的合法化,我觉得有个点很有趣,支持安乐死的一方说安乐死能够让人有尊严地死去。其实“有尊严地死”和“冷漠的校园”都是主观感受吧。有的人会认为病痛折磨头发掉光身体虚弱的死会有失尊严,不如体面安静地告别,但也有的人会认为屈服于病症才是有失尊严,宁愿积极治疗忍痛发出最后的光热。事实是一样的,但心境的不同让世界也因此变得不同了。
我们的人生不是我们决定的,但怎么过还是我们的事情。
青年节想说这些,是觉得这个人生阶段最输得起。心态对的话,手中的万千可能性都是将来。
堂吉柯德那只又瘦又弱的马,叫Rocinante。Rocin在西班牙语里指劣马,-ante指曾经,就是说曾为劣马,中文翻译也很有意思,“驽骍难得”。堂吉柯德是个很荒诞的人物,看了太多小说幻想做一名骑士,四处周游想行义却做了很多不切实际的事情,和风车、羊群、皮酒袋厮杀,临死前终于醒悟。据说这个故事讽刺脱离现实、不自量力的人,但后世成为了不顾他人的嘲笑坚持自己梦想的勇者比喻,世人笑我太疯癫。
青年要有自己的态度。但青年的态度该是什么态度?热爱着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态度,每一秒都可以是新开始的态度,“成功是最好的报复”的态度,“现在我的意志一定会让我的梦想实现”的态度,也许游戏的操控并不在手上但懂了规则分分钟赢回来的态度。
胡言乱语了整篇,记起之前在梵高大大生日的时候发过他说的一段话,希望这样翻译不会很奇怪:“要是我们试着真挚地去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虽然我们注定经历真实的苦痛和深切的失望,也很可能出毛病、犯错误,但千真万确的是,即使会犯更多错,充满昂扬的斗志始终胜于心胸狭窄过于谨慎。热爱很多事物是好的,因为那正是真正的力量之所在,而无论是谁,爱得多才会作为得多,于爱所完成的,就是好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