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發佈了「30歲,你該知道的事」一文後,就陷入了一段靈感枯竭期。這段期間內,我的寫作陷入瓶頸,我完全不知道要寫些什麼,要怎麼下筆。
我在30一文中,一口氣列出了九項我認爲「一個人到了30歲,應該要知道的重要事情」。文中提到的九個大項,其實是可以各別寫成九篇獨立的短文,卻一下就被我寫出來了,等於我把九篇文章的內容濃縮成一篇精華了。
於是,我突然發現自己沒什麼題材好寫了。
我的寫作掙扎
爲了定時更新我的博客,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每有什麼不錯的idea,我會趕緊把他記錄起來,做爲下次寫博客的題材。但我發現,最近我只要一坐在電腦前想,想看看有什麼合適的題材時,會突然覺得我要說的這件事好像也沒什麼特別,似乎沒辦法給讀者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於是就放棄寫這個idea,繼續找下一個題材。
因爲我一直想寫出一篇能媲美30的博文。但越是那樣想,我就越無法下筆,其他的idea感覺就是平庸,就是比較「不好看」。
我被30一文綁住了。
就這樣,2個禮拜過去,我還是困在瓶頸中,沒辦法跳出來,真正下筆(下手?)去寫出一篇完整的博文。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這樣下去真不行了,這樣下去不就沒完沒了嗎?再乾等下去,我最終會什麼都寫不出來,甚至放棄寫博客了。」
我只好像擠牙膏式的,寫出了我的下一篇博文。
我對我的作品有一種堅持,我希望我的作品要能真正幫助讀者,要能讓他們覺得受啓發(inspired)。我希望他們看了我的博文後,能發自內心地說「啊,這篇文章說的一些觀點很有趣,是一些我不曾深思的事情」「哦,原來這件事能夠這樣處理,原來事情還能用這種方式解決」。
被我「擠出來」的那篇博文,實話說並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作品。文章是有一個重點(個人品牌的建立),但我對它的敘述過於片面,不夠深入。那種感覺就像一家公司CEO提出「顧客之上」的精神口號,卻沒有重新設計待客流程、根據客戶的滿意度建立KPI一樣,有種不實在的感覺。
即便如此,我不後悔自己當初堅持寫了這篇「不滿意」的博文。
掙脫束縛
當我試着回頭檢視自己爲何會陷入寫作瓶頸時,才發現當初自己已陷入一種錯誤的心態。
先來看看下圖-
在我的想像中,我的四周都是人,把我團團圍住。我感覺自己就像一隻大熊貓,大家都對我很有興趣,每個人都爭先恐後地想一睹我的風采。
就如我們看到熊貓吃竹子時,會發出歡樂的驚歎聲一樣。
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被週遭的人放大,饒有興趣地看着。
事實卻非如此。如同上圖一樣,事實是,每個人都低着頭,只顧着看自己的手機。
最終大家都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大家都只在乎自己的事情。沒有人在看我,也沒有人在乎我做過什麼。無論我做了什麼,犯了什麼錯,大家最多只是看看,湊湊熱鬧,然後,再繼續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信?問問自己,你還在關注房東事件嗎?)
偶爾狀態好的時候,我可以一口氣寫上4000多字的博文。文章寫的好,大家對我欣賞有加,會給我很多愛心,很多讚。
當寫作遇上瓶頸,寫的不好時,大家可能就湊合看看,或許沒看完,反正看完也就算了,也不會對我作出任何批評,抨擊。只是我的博客就少了那麼一點讚,那麼點愛心。
但我還是我,生活沒有因爲讚多了,少了,而有所改變。
我反倒覺得文章寫的不好,我收穫的更多。我學習到如何經歷低潮,我從堅持的過程中感受到它的力量。
我的心變更堅韌、更強大之餘,還額外收穫更多的寫作靈感。(才寫出這篇博文。)
硬着頭皮將一篇不滿意的博文寫出來後,我好像突然一下就回到剛開始寫作時的狀態,幹勁十足,似乎週遭的一切,現在都變成我的靈感泉源。
也許,是因爲突破瓶頸,滿滿的靈感傾瀉而出;也許,是因爲我有了一個墊底的爛文章,心裡踏實,輕鬆了,寫作靈感反而全回來了。
也許,我學到了最重要的一課是,回歸初心。
好好想想,自己當初爲何要做這件事情。
想清楚了,就甭管別人怎麼想,做你想做的事,就對了。
<br />
<br />
- 後記-我個人大力推薦以下2篇博客,說的是我們該如何馴服內心的恐懼和害怕,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可惜的是,這篇是英文寫的,大家要是看不懂英文,卻很想知道裡頭的內容,可以發信息給我,我嘗試把文章翻成中文,後發電郵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