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彻夜未眠,看一部我非常喜欢的老片《海上钢琴师》,本想着写一篇影评发给用稿平台看是不是能换点稿费过来的。
无奈即要落笔,又犹豫再三,修修改改,思思索索,终还是没有写完成影评。
不过第三次看这部电影,看主人公1900的传奇一生,临到人随船亡,自己还是被感动地流了泪。
有时候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和1900挺像的,我不爱出门爱守家独自做事,1900坚决不离开船一步,爱守着钢琴任天赋才能“汪洋恣肆”地发挥。
不过这篇文章不是写电影写1900的,我要写的是我的小说《白剑仇》。这部小说用的是武侠小说的体裁,语言风格上我尽力模仿金庸先生的经典系列,曾经也有笔友说风格上像古典小说。小说的主题很老套,还是讲爱,歌颂爱的,这一点从小说名字里的“仇”可以推想出来。至于整体情节的构造,还是模仿了经典《射雕英雄传》中历史与爱情、仇与恨、“为国为民”的大侠元素,这些方面没有创新。
我自认为小说的亮点在主人公的思想变化里,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毁灭走向释然超脱。特别是青年时期的主人公,爱自责、爱反思,甚至自发地把自己的思想通过不断的“挖掘”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想这一点在已有的武侠小说中不算多见。
跳离小说,我们当下的社会,特别是快节奏的大城市,也许想要让内心静下来,从自内而外转向自外向内地观照自我并不太容易。
几年前上大学期间读了作家林清玄先生的“菩提十书”,将当时分外浮躁的自己彻彻底底沁凉了一遍,小小地尝到了法喜,那种宁静安然的感觉终生难忘。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我将这种带有佛学色彩的元素也融进了小说的预设里。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利他”、“大爱”的“稻盛哲学”,我想,写文章,创作小说,或是商业文案、新闻媒体也和经营企业有相似的地方在里面,武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写作,文之精魂,也应该是惩恶扬善、或为浩然正气服务,或为国家建设出力。
小说是从16年开始动笔的,期间因为学业因为养病间间断断地推进更新,中间也两次更换发文平台,一路走来却并不顺利,除了当时逐浪网上几位作者朋友在评论区鼓励肯定之外,几乎没有多少读者点击关注。
对于这种情况,我沮丧过、失望过,也在不停地找原因想要弥补和改进,最后找到了原因,我还是过于在乎小说之外的名和利了,年少不经世事,总想着一步登天一战成名,现在想来觉得很幼稚,文章还没有写完就去想着怎么去推广怎么去经营,这本就是错误的。
近半年时光,家里装修所以住到了外婆家,自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那些捉蚂蚱逮蜻蜓的无忧童年仿佛又回来了,心里静了,踏实了不少。
有时候,回家看望父母老人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我们飞得太远太高难免忘了自己的童心。
我做了决定,将《白剑仇》的“仇”字删去,改书名为《白剑录》。我也希望自己能像昨晚看的传奇钢琴师1900一样,不为繁华世界心动,只为心里这点小小的快乐尽力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