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超(有着小清新气质的阳光JC,爱国爱摄影爱阅读爱思考爱助人
前两天,听朋友介绍去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这部口碑极好的电影。整部电影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喜剧方式开头,却紧贴社会医药界现实,给人以多重观影所感,观后思绪长留。
一部电影为何同时给人留以强烈的震撼、真心的感动、深刻的反思呢?通过个人的观影感触,不外乎是人格价值伟大、情与法碰撞以及社会医药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所产生的“连贯”观影体验所“溢出”的效应。
影片剧情中中见证了平凡之人背后人格的伟大。神油店老板程勇是一个社会平凡人,却因付不起父亲手术昂贵医疗费,而被迫贩卖印度仿制药“格列宁”,于是在法律约束短暂的“漏洞”背后,有了巨额的经济来源,并且为一大群白血病人提供价格便宜的药物来源,间接着帮助这群“可怜”人延长生命。
如果整部电影以这样的剧情结束,便不能塑造程勇这个平凡人物的伟大,而恰恰是当他当上纺织店老板,看到昔日的朋友以特殊的方式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在纠结与权衡的背后,我们看到平凡人物背后人格的伟大。那是不为牟利,顶着巨大的资金“逆差”,只为奉献救人的人格伟大;那是不畏牺牲,顶着随时失去宝贵的人生自由,只为他人而忘为己的无私奉献。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一个普通的平凡人是一个活着的“社会奉献精神”的写照,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哪怕他所做之事最终触碰法律的底线、失去自由,但这却更让他的人生价值彰显的无比巨大。他活在大家的心中,是伟大的样子。这一点,我们能从他被判入狱,人群中“最后的送别”所表达的感谢之情所能感受得到。
人情与法律的碰撞,平衡的抉择点在哪?
警察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在抓贩卖仿制药的贩卖商,而贩卖商为了延长病人的生命而贩卖仿制药,一方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一方是病人生命的拯救者,当暖心的人情碰到冰冷的法律,孰轻塾重?如何抉择?
电影中的主人公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把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只是付出的代价却是极其巨大,触碰法律底线,甚至失去人生自由。这样的抉择并无对错,从挽救宝贵生命的本质出发,这样的决定是伟大的,虽被法律制裁,但也得到执法者由衷的敬意。
反观现实,如果普通的群众遇到情与法的碰撞,纠结痛苦之中,他们又该如何抉择?当然,不要期望每个平凡人都有伟大的人格,也不要小看社会倡导的“法大于情”的正直理念。面对如此严峻的抉择状态,无论选择哪一面,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与痛苦。所以,我们寄希望于社会的法治建设者,不断完善健全法治体系,结合人情与法律、理性与感性,在法律完善的顶端有科学合理的平衡点,避免太多让人们陷入情与法抉择之间的纠结与痛苦。
医疗改革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体现。影片的最后给出一段文字,暂时打消了观众对白血病买不起昂贵“格列宁”药物的担忧,因为这些病人后面站着强大的祖国,国家在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已经将“格列宁”纳入了医疗报销,这就意味着天价药不再是“天价”了。
影片由“点及面”,呈现了“就医难、看病贵”、“医疗资源过于集中”的社会现状,许多家庭因为“不堪病负”而生活困难。只是我们也不可“以偏概全”,毕竟随着国家强大复兴,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人民生活福利、看病就医等基础保障中,国家始终是摆在首位的,并且不断的投入着巨大资金给予改善。所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依旧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可以看到前方的道路是“光明而美好的”。
成功的电影往往给人以长足的反思,《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做到了。一方面,它让观众看到了平凡人在重大抉择中所展现的伟大人性光辉;另一反面,也看到了国家在医疗保障方面不断改革的成果,而这样的成果,恰恰是我们明天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2018.7.9下午 衡阳
知了后记:我与李超识于衡阳首家樊登书店,聚过三次书友会,相言甚少。上周日书友会上关于《阅读的意义》主题分享。我觉得他李超说得很棒!休息时,我对他说很遗憾没给他录音。没想到他大方地说,到时整理后给我文稿。当晚把电子文档微信传给我。这篇文章也如此。TKS!
我还没看这部电影,评论倒是看了很多。甚至不想去看。两种药,都可以救命,价格相对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为何却不能普世?这其中的利益关键,小处从利益集团去想,大处从边界去想。人生本无常,唯知爱,乐享爱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