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热衷冒险 贪欢刺激。
就像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所有平庸的人终日幻想着乐队、醉生梦死、伏特加。而当你层层拨开躁动不安的心,却发现你是如风追求自由的不羁少年,心窝里却蜷缩着柔弱易碎的自我,就像最原始的本能——静止成了最好的防守。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求刺激,喜欢极限运动?半个世纪以来,很多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他们大多是一些有心理障碍的人。但美国心理学家奥柯尔维通过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冒险家”不仅没有心理障碍,而且大多心理素质极好。比如,他们外倾性格特征明显,抽象思维能力高等。并且他们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在从事极限运动时,并不是漫不经心或轻率、鲁莽。
“翼装飞行”玩家Matt
Gerdes解释说,我们从不是不想活,这只是活着的一种方式。有人死于疾病、有人死于灾祸,直面死亡,也无法避视百年过后还是一抔黃土,而当你直面的是恐惧,跨越防线时的勇敢挑战,那快乐让你如获新生。问题好像给出了答案,但是热爱生活和高等素质真的能说明心理也是完美的吗,仔细思考个中逻辑,其实无甚道理。起初为何走上这条路?箭鸣出鞘,却并未一矢中的。
——现代人分泌多巴胺的途径越来越少,快乐的成本未免高了些。你不要给我扣心理障碍的帽子,我只是觉得心里空空的,缺了什么。你不要说我作死,我只是不想白活。
算起来中国的极限运动不过兴起三十年,而作为起源的欧美早已发展了近百年。生存不再成为问题,精神生活的质量成了环绕人们生活的纠缠。孤独或空虚成为肃杀现代人心灵的绑缚,饭饱思淫欲,欲满灵无根,究竟生命的意义指向何处,物质生活之上,可是一片浑浊混沌。
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他仅仅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当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只鸟,充满警觉,不愿停留,所以一直在飞。早年安妮宝贝的作品我虽不喜,可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现代社会部分年轻人几近偏执的爱情观——“即使是恨,也是感情存在的依据,她想要的就是这个”、“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事情。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这份狠决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文学创作总归是创作,可深藏作品之下隐约露出的现实一角,说明问题,什么都要有个意义,生命应该留下印记。
当个体生活、个人价值的追求地位不断提高,我情归何方,我心归何处,下一刻反倒无人呼唤我。你告诉我,你内心如此不充实你该多读书,可当我阅尽文字喜极而泣,却发现那喷薄出的情绪无人回应;你告诉我,烦恼都因你太注重自我你该出去走走看看,可当我越过高山静观深海,却发现看过的世界多了,一起走路的人少了。
发现了吗,信息交互易如反掌,心灵分享贫瘠匮乏。我们都是孤独的星球,期待在寰宇中来一场撞击,哪怕毁灭式般奋不顾身,最后却发现留在异空里所谓横空的陨石也不过那般大小,我们最后还是孤独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