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袭来的时代,我们越发觉得自身要学的知识很多,而周遭越来越多的人也患上了"知识焦虑症"!
我们害怕自身内在的知识匮乏,恐惧跟不上时代甚至跟不上周围人的节奏,陷入深深的惶恐之下。
今天开始,我们解读《小学问》一书,教你用3招,打破你的知识焦虑。
1 从焦虑出发
从焦虑出发,寻获小中见大的学问
我们总在怨愤自身的拖延症、郁闷自己的情商管理能力、后悔没能好好做时间管理;然而所有焦虑过后,一切如旧。我们该吃吃、该喝喝、爱谁谁,从来没有把焦虑这一艰深课题提上日程好好拆解分析。
《小学问》一书说:分析问题,恰恰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
各领域的知识模块,系统化地摆在你面前时,我们不知道先从哪里下手,因此,分析自身问题,带着问题(或焦虑)去学习方才是最奏效的方法。
常问自己:我当下的问题是什么?我需要寻获哪方面知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自身最为关切的问题,把大学问做小,着手学习!
2 识别知识属性
在分析自身环节后,或许有人会发现,自身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太多、杂乱无章,不清楚哪些知识应该学习,哪些可以暂时搁置?记住,有用的知识就是:好记、实用、可延伸。
好记,3、5分钟即可以懂得的知识,毫不费力讲清楚来龙去脉。书中所讲的"达克效应",一句话讲就是:认知能力越差的人,认知自己也越差,越容易自大。一句概括,言简意赅。
实用,有实际应用场景,生活中可用。书中所讲的"隐性薪水",就是我们下班后的业余时间。时间充裕了,我们利用时间写文章、做公众号或者开课赚钱。因此,当下的这份工作就是隐性薪水高的工作!
可延伸,即各个领域通用的知识,可迁徙性高!例如,目标拆分法,不单纯应用在销售主管督促你的工作上,对于你实现减肥目标、学习英语、学习写作各领域全都适用!
当你要学习的知识,具备以上任何一种属性时,那么这个小知识,你便可以毫不费力地记住并且运用自如。毕竟,我们每天的生活节奏很快,时间紧迫,各自忙碌,所以好记、好用、可延伸的知识才是最为实际的!
3 用"积木化信息"构建认知体系
搭建认知体系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问。
作家采铜说:我们已经须臾离不开手机,我们会在任何时间不由自主地滚动屏幕,我们会为每天冒出来的各种撕逼而亢奋;
我们已经沉不下心来去读完一本书,我们已经不去想上个礼拜自己曾经做过什么;
我们和其他人众口一词一遍遍重复着网络新词汇,我们对广告长度和软度的忍耐力越来越强,我们不知道除了被别人投喂信息之外,我们还能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我们的思维,已经被过量的信息给堵塞住了。
太多的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脑子里,没办法系统运用,到头来只会让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浅尝辄止。
在知识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清晰一个名词——"碎片化"。曾经在《刻意学习》一书中读到作者的观点:如果一包饼干,全部打碎了再喂给你,营养还有吗?
所以,《小学问》一书中,告诉我们时下要把"碎片化"进化为"积木化"!
"碎片化"的知识,只是别人思考下、我们原样照搬的,并未经过我们自主的阅读、学习和深入思考。如同我们扫过一本书,在豆瓣上看看别人的笔记和书评;有或者了解了一个新兴技术却没深入研究,只是在果壳网看看别人的评论。
而"积木化"的知识,是可以自由拼接、重新整合的知识体系。在一个问题出现时,你可以通过过往的碎片化学习,联想故事、名人名言的引用、道理阐述等等,最终形成一套你自己独有的论述体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知识模块。
END
这个世界,浮躁喧嚣,已经由不得我们慢慢地积累知识,厚积薄发般地成长;然而我们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效率,忽略了成长的背后真谛。
我们需要在流水般地知识洪流中,淘出符合实际的观点,分门别类地归纳知识属性,从而寻获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最终以积木化的学习逻辑,搭建自己的阅读、学习体系!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6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