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完高二去了英国读A level。学校位于英国的中东部小镇Scunthorpe,叫作John Leggort College。
它属于一所公立中学,没有提供学生宿舍,所以学生都要被安排住Homestay,都是些经过学校考察的当地普通家庭。但这些Homestay参差不齐,也不是和每个学生都可以合得来。
高二暑假结束后,我就乘上飞机飞往英国,去之前自己取了个英文名叫Marco,因为我就喜欢这种拉丁感觉的名字,有O结尾的,读起来又酷又平易近人。在伦敦下了飞机,经过几番周折,我按照地址找到了我的Homestay。
出发前在邮件上联系过还以为是纯正英国白人,所以还准备了份有中国特色的见面礼。不过一下出租车,迎接我的是为黄皮肤、黑头发操着粤语的香港阿姨,我有些意外。一方面,刚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有同声同气的人接待甚是安心;另一方面,之前满是期待的异国文化体验好像也一下踏了个空。我现在还记得那户香港Homestay的地址是19, Belmont Street。
我后来在这个寄宿家庭也仅仅待了两个月,因为想和真正的英国人一起住。不过最初这两个月和华人住在一起还是很有益处的,作为过渡阶段,我了解了很多当地生活资讯,也帮我办了很多该办的手续。他们是一家四口,两口子和两个读小学的儿子。
两个小男孩很调皮,天天要找我打功夫。他们天天反复看李小龙和泰国拳霸的电影,然后要找我练习,我凭我自创的三脚猫功夫勉强应付,又不敢真打他们,但他们两个可是用尽全力,招招打要害。特别他们母亲在场的时候,我只能强颜欢笑和他们对招多个回合,然后假装落败。
他们从香港移民英国多年,丈夫John是做工程的,阿姨(忘了名)是全职家庭主妇,生活好像有点拮据,家里家具电器都是修修补补的痕迹。接待留学生也主要是为了补贴家用,并没有说很享受我这个留学生的到来。因为我听说其他留学生和Homestay都有很多交流活动,我那却很少,可能都是粤语人士,也没有太大新鲜感。
那不远处就是High Street,有很多商店食铺。那条街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家Fish & Chip(炸鱼薯条),英国名菜,感觉很不错,后来经常吃就没感觉了,毕竟油炸的吃多就不想吃。还在那里的Halifax银行开了账户,把带去的现金先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