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梭罗生动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边闲坐时所见闻的各种动植物、湖边的铁路、过路列车以及因之引发的随想。
“从日出静静地坐到中午,此刻,万籁俱寂,惟有我一个人坐在这松树、山核桃和槭树中间,出神的遐想……茫然不知所思,在松树、山核桃和光叶漆的环绕之中,沉浸于那种不受干扰的孤寂和安宁”或许,你会认为这是对时光的浪费,但作者却觉得 “这些光阴就像夜晚之于玉米,能够促使我成长;这样的闲坐远远胜过双手的劳作。“这并不是对生命的浪掷,而是让寻常的寿命得以延长。”
对于那所简陋的住所,作者觉得“正如栖身在我门前的山核桃树上的麻雀喜不自胜的啁啾,我也因为有了自己的巢穴而欣然暗笑或在心里偷偷欢唱。”这是一个人完全的融入外界之中内心的欣喜和快乐。
他享受生活的每一个过程“有些人只能到外面去寻找乐趣,比如说出去应酬或者看戏,和这些人相比,我的生活方式有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活动,永远充满了新奇。” “只要紧紧地跟随你的天赋,它每时每刻都将让你看到全新的景色。哪怕是做家务,也将是一种消遣。”
“(钟声)若是传到距离足够远的森林上空,这声音就转换成某种颤动的低鸣,仿佛触目所及的松针都变成被它轻拂而过的琴弦。”
“我听到的钟声不啻是空气调和过的乐曲,森林里所有的树叶和松针都曾参与其唱和,大自然参与和改造了这声音,并让其在一个又一个溪谷中回荡。”
我这里只有屋顶上或者地板下的松鼠,屋脊上的夜莺..冠蓝鸦..野兔..土拨鼠..鸣角鸮...雕鸮..大雁..潜鸟....,甚至连院子都没有!
文章中能够感受到梭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情趣。放下生活中的琐碎,于自然中安静独处,静息感受自然的瑰丽神奇、生命的多样多姿,能够感受到存在和生活本身即具有一种美感。
这种闲暇、安逸如树木将根系缓缓扎入深层土壤,尽情舒展枝叶去承接自然界的阳光雨露。这种闲暇岂止不是对生命的浪掷,还会滋养、充盈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生命充电!
梭罗的这种生活追求,以及第二段的表述,让我想起了早于梭罗生活的年代1500年的中国东晋时期的陶渊明,陶渊明也追求并践行着回归自然、诗酒耕读的世外生活,他同样也用文字描述了他的一些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这几句诗同本章第二段相比,虽然表达的体式不同但所表达内心感受是很相近的,而且我发现梭罗和陶渊明似乎都很喜欢“鸟”这个意向,在《瓦尔登湖》的众多章节中、陶渊明的许多首诗中都有对鸟的描写,也许这正是他们内心追求自由、放逸生活的一个外在表现。
“原木像长长的攻城锤般以每小时二十英里的速度冲进了城市的围墙,城墙里那些负担重担、疲惫不堪的居民便有了足够的椅子可以坐。”
“如果雪积得很深,人们就会给它穿上雪地靴,给车头装上巨大的铁犁,犁出一条从山区到滨海地区的深沟,而那些车厢就像是绑在铁犁后面的播种机,把所有不知疲倦的人和各种各样的商品当成种子撒播在乡间。”
“当羊群前方那只老迈的头羊摇响他的铃铛,高山似乎像公羊那样奔跑起来,而矮丘则宛如羊羔般翩翩起舞。”
“当其他飞鸟安静下来时,鸣角鸮接续了歌声...他们的悲鸣真是本琼森式的,这些聪明的午夜女巫!...我总觉得这听起来像是阴郁而催人泪下的音乐...悔只悔当初、初、初!而远处林肯镇的森林传来了微弱的回声。”
“有雕鸮我是很高兴的。就让它们替人类发出愚蠢与疯狂的嚎叫吧。这些声音与日光照耀不到的沼泽和阴暗森林极其相称,揭示了自然界还有大片人类尚未认识的、未经开发的地方。他们象征着绝对的隐晦和每个人都有的得不到的满足的想法。”
“(牛蛙)这些古代酒徒与歌者的阴魂,依然毫无悔改之意,来到这个斯提克斯式的湖泊,...他们很乐意继续遵守古代宴席那些喧闹的礼节,只不过嗓音已经变得沙哑而沉重,...领头的青蛙体态最为臃肿,...它在瓦尔登湖的北岸猛然喝了一口从前嫌弃的水,再把酒杯传出去,同时说着“干杯啊,干杯啊”远处某处浅弯随即传来了这句口令的回声,...只剩下最老那只青蛙还没潜到水底,有气无力地反复喊着干杯啊,喊完了还要停下来等待回应。”
本章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梭罗对周边事物的细致观察、知识涉猎之广泛以及想象力之丰富,这使本章一改前面几章繁复冗长的文字风格,变身呈现为一篇饱含梭罗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真挚热情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优美散文,其中对一些动物的细致生动的描写、丰富活跃的联想让一些段落读起来俨然是一幕幕精彩生动的歌剧小品。
同时,也正是源于梭罗这种细致深刻的洞察、丰富活跃的联想,本章中出现了多处让人会心一笑的、精彩透辟的比喻,让我们在对梭罗博学多识、善于思考、偏激、喜欢抱怨之外的一种睿智、可爱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