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古往今来,为我们华夏民族奠定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孔夫子是最重要的一位。他虽已辞世2500来年,但却一直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嘴里,自己思想里。
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一直被广为流传。他的弟子们为了弘扬他的儒家精神和思想整理出的《论语》,至今依然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女必读书目之一。更是我们课本里永远都不能越过不学的知识点,甚至很多小孩子都能张口来上几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从古至今,有不少能人志士都在研究和解析《论语》,而找你接触樊登读书以来,我真的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经典,什么是传世之书。《论语》流传至今,被很多人都拆解过,这些拆解,赋予了《论语》更多的意义和活力。
而这些拆解中,樊登老师的版本让我觉得获益匪浅。今天听了听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中,梁漱溟对于集孔子言论与一册的《论语》的讲解,可谓是开辟了另一方天地。虽没有读过《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但是听了樊登老师的讲解,让我也觉得很多地方都能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受。
梁漱溟先生讲孔夫子的一生,不伦言行举止,总结为一个词——不找。何为不找?就是不使劲儿,不从外界去着力,活在当下,淡定,从容,遵从本心。孔夫子身体力行向我们示范了如何做自己,而这也是我以后将要追求的人生方向。
说起这个不找,我可谓是做得很差了。要做到不找,就要舍弃掉一个我们很多人都无法舍弃的东西——私意。樊登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为什么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演讲都会紧张呢?因为我们私意旺盛。
私意旺盛的意思就是我们在乎的是别人眼里的我表现怎么样?我说的话对不对?我这么说他们会怎么想我?这样说能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会不会喜欢我……
就是我们脑子里想的永远都是别人会不会怎么怎样,我们在乎的都是别人的看法,却很少去考虑的自己说的话是否真的完整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或者发言是不是自己最想说的话。
一个人私意越是旺盛,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因为这样的状态下,自己的压力实在很大,虽然适当的压力是有助于我们成长的,但是过度的压力总是适得其反,所以私意旺盛往往给我们带来的结果都是不好的。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私意泛滥的人。我其实一直很喜欢纸质书,所以几年前就有过每天出门都会拿本书的习惯。但后来因为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是在装逼格,所以慢慢地也就不再有出门拿本书的想法了。直到最近,我开始没那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如果有比较长的做交通工具的时间,或者出行后有大块的等人时间,我都会愿意马上一本书。
我一直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很多事情尽管不是自己想做的,但如果别人找到我帮忙,我都会答应。我希望别人觉得我是个好人,是个热心人。说的好听是不会拒绝,其实就是有点儿沽名钓誉的意思。这样的日子不会有多幸福,反而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
自从前段时间学会了删掉一些没什么来往的微信好友,我倒是轻松了很多,没了那种要尽量让更多人满意的烦恼。其实,删掉一些微信好友,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没你想得那么重要。你总觉得别人需要你,但是可能你删了别人,别人一直都不会发现。不要有心理负担,如果别人真的自从有重要的是,还可以打电话嘛。
我的爱慕虚荣还体现在我遇事的第一反应,死扛。比如负债这件事儿,说实话,我扛了快三年了,压力一直很大,但是我开口借钱的人不超过五个。我一直觉得跟别人借钱是给人添麻烦,还会觉得低人一等,更多的是害怕被拒绝,然后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我也遇到过一些人跟我借钱,但是我几乎没有拒绝过别人,因为我那时候我还能拿得出来一些钱。可自从我遇到困难以后,我的选择就是不再和大家联系,免得自己跟别人借钱被拒绝没面子。
其实,就我的那些同学朋友,现在都处在一个结婚生子的状态。我去和别人借,借不到是正常的,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但有时候我就会觉得别人是因为不想帮我,或者是担心他要用钱的时候我还不了等等。有了这样的想法,怎么还能和别人好好相处呢?
孔夫子讲说人有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就是不要瞎猜,不要去推测。可是我却偏偏是一个很容易去瞎猜的人,更喜欢用自以为是的对别人的了解去推测人家的想法和行为。在这一点上,我刚吸取了一次教训。
前段时间的我和我认为的最好的闺蜜之间的决裂,其实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我的瞎猜,和基于自以为对她的了解去推测她的所作所为。还有前几天和王先生在交谈时,因为他提到我的家人,语气和用词稍有不当,所以我认为他是在对我的家人表示讽刺。当天也是有些许的不愉快发生,这都是因为我没有做到毋意引发的不爽。
毋必也就是我们说的没有什么事是必须怎么着的。这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变化莫测的,不可能总有一个标准答案。如果我们时时事事都追求那个必须,最后我们可能会没有一件事是能让自己满意、开心的。天子尚不能事事如意,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管怎样,尽人事听天命才是我们更能做到和做好的。
毋固即不要固执己见,固执己见的人一般都会丧失好奇心,而好奇心又与我们的幸福有关,所以固执己见的一般都不太具备幸福的能力。就像我们说很多人不能接受新鲜的事物,所以会错过很多新鲜事物带来的幸福感。
比如很多人就固执的以为臭豆腐这东西吃起来也一定和它闻起来的味道一样臭,从而不去尝试。这就使他丧失了尝试一种美味的带来的幸福感。
毋我就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应该是中心,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其实往往会使得身边的人很累,很不爽。比如出去聚餐,大家都说吃火锅,但是你却觉得吃火锅太掉份儿了,所以坚持不去。可大家坚持去吃火锅,你就会觉得大家都忽略了你的感受,没把你当中心,这可能就会使得你不再愿意和她们来往。
没有人会永远把你捧在手心上,我们要学会接受一个事实——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今天的输出,让我自己也有了一些今后为人处世方面的想法,很开心自己能有每天听一本书,输出1600字的习惯。尽管才刚开始不久,但我已经开始感受到了自己的些些成长。我想,继续保持下去,等我活到七老八十的时候,这些每日一文,也将成为我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作为遗产留给后世子孙的就不是所谓的物质了,而是我这一篇篇的读书后的输出,或者是自己生活的随笔。感觉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呢。
不管怎样,不找、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