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友记》中有一集的内容讲到,瑞秋第一天去心仪已久的公司上班,部门会议涉及方案的必选,结果始终悬而未决。但是,一位女同事和上司只出去抽了一根烟,回来就确定了最终方案。
瑞秋知道,因为自己不会抽烟,所以被孤立。不合群的她明显感到自己不受欢迎,而自己也很难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很难融入新的朋友圈。
后来,瑞秋尝试着学习抽烟,尽管她强忍着烟雾的熏染,尽管她强忍着难言的呛鼻,尽管她强忍着满眼的泪水,同事们还是不愿意接纳故意跟他们套近乎的瑞秋。
换位思考,我会有一种深深的尴尬感。瑞秋那么卖力地讨好同事,那么费劲地想把自己归为合群的同类,可她还是被排斥了。假装合群的后果便是,她太累太累了。
2
初到这个城市工作的时候,因为人生地不熟,每认识一个交往尚可的朋友,我都会尽力维持与其亲密的关系。自私地说,我想通过这个朋友再多认识一群人,以扩大自己在这个城市立足的人脉圈子,所以就费劲巴拉地靠近他们。
确实,因为朋友A的介绍,我加入了一个组织,认识了一些朋友。之后,这个组织经常有活动,而我也常常被负责这个组织的朋友A叫去帮忙。这个组织里的人的经济实力大多都非常强,要么是自主创业,要么是家世了得,而每每谈话,我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谈营销,我插不上嘴;他们谈养生,我插不上嘴;他们谈合作,我插不上嘴。他们谈笑风生,我站在圈外不知所措。为了能与他们有话可说,我尽力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所学甚少,我依然插不上嘴,我依然不合群,我依然不招人待见。
我渐渐地明白了,与其把自己整得这么辛苦,不如退而求其次,离开这个组织。我只不过是朋友A一而再再而三使唤的帮工,在与不在无足轻重。我痛定思痛,果断地离开了他们。自然,没有人在乎不合群的我,没有人挽留,没有人在意。
当然,因为这个组织,我结交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倒是颇让人感到欣喜的事情。与他们相处,我可以随性自如,没有丝毫的距离感,也从来不需要因为想着无话可说而焦虑不已。
我暗暗自嘲,自己曾经假装合群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
3
李尚龙曾经在《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你在浪费青春》中写道:“直到今天,我认识了许多人,有了自己的团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愿意过的日子。此时此刻我才会感激,当初我没有合群,希望,现在迷茫的你,也是一样。人本孤单,为何还要将就身边的人呢。”
尽管,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但是像王世襄那样把生活当成乐趣的人实在凤毛麟角。网上一位朋友说,无趣和无格局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王小波说,“我们身边有一股庸俗势力的大合唱”。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慢慢地屈从于现实,屈从于大众,直至被完全同化,也就是说被合群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合群就是为了大众化的形象、标准等而刻意地让自己去顺从少数人。假装合群,更是为了迎合少部分人的意愿,故意拉近彼此的距离。
还有一种论调就是,你越合群,可能是因为你越平庸。那么,照此说法,你越不合群,可能是因为你越优秀。这样想来也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你更没必要去装模作样以求合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