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作为一位作家,老舍先生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吃”自然也位列其中。老舍生于北京,在北京长大,因此对老北京美食也十分熟悉,今天,小编来带大家看看老舍先生笔下那些的老北京美食吧!
老豆腐
老豆腐是一道标准的老北京平价早餐。老豆腐有些像豆腐脑,不过工艺比豆腐脑更复杂,口感也更老些。老豆腐洁白滑嫩,香气扑鼻,老舍先生的描写让一碗简单的老豆腐活灵活现,更贴近人物形象,非常具有有诱惑力。
原文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
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涮羊肉
火锅在全国分为几大派系,老北京涮羊肉也独有一席之地。铜锅炭火,清汤锅底,羊肉鲜美,吃法讲究。就单单一份蘸料,也藏有许多机密:芝麻酱、腐乳汤、韭菜花一搁,热乎的羊肉一蘸,那叫一个美,那叫一个地道!
原文出自老舍《离婚》:
"老李",张大哥回来陪客人说话儿,"今儿个这点羊肉,你吃吧,敢保说好。连卤虾油都是北平能买得到的最好的。我就是吃一口,没别的毛病。我告诉你,老李,男子吃口得味的,女人穿件好衣裳,哈哈哈,"他把烟斗从墙上摘下来。
自火锅以至葱花没有一件东西不是带着喜气的。老李向来没吃过这么多这么舒服的饭。
他的口腔已被羊肉汤--漂着一层油星和绿香菜叶,好象是一碗想象的,有诗意的,什么动植物合起来的天地精华--给冲得滑腻,言语就象要由滑车往下滚似的。
腊八粥
腊八节是老北京传统节日的代表,到了腊月初八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腌腊八蒜、算账、供佛,好不热闹。明清时期,这一天各个寺庙都要举办“浴佛会”,在热热闹闹的氛围里,美食肯定是最好吃的。
原文出自老舍《北京的春节》: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蒜
说到腊八粥,就不得不提腊八蒜,这两者可谓“腊八双雄”。在腊八节这天,老北京们会把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在一个可密封的容器里面,倒上醋,进行腌制。到了“破五”的时候,取出来与饺子同吃。大蒜本就能提高食欲,解腻去腥,腌制后又多了醋香味,可以说是配餐良品了。
原文出自老舍《北京的春节》: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豆汁焦圈
终于来了,豆汁被评为“北京人之蜜糖,外地人之砒霜”,爱和的爱的要死,不爱喝的像是在喝泔水。不过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和豆汁的,曾自封为“喝豆汁的脑袋”。对于当时的劳动人民而言,一碗豆汁,一副焦圈,几根辣咸菜,既好吃扛饿,价钱还便宜,十分适合干体力活的人。
原文出自老舍《骆驼祥子》:
老程回来了,端着两大碗甜浆粥,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没沏茶,先喝点粥吧,来,吃吧;不够,再去买;没钱,咱赊得出来;干苦活儿,就是别缺着嘴,来!'
天完全亮了,屋中冷清清的明亮,二人抱着碗喝起来,声响很大而甜美。谁也没说话,一气把烧饼油鬼吃净。
老舍所描写的老北京美食,十分贴合劳动人民。这些食物虽然不是什么宫廷珍品,但是经过老舍之手,也变得十分诱人(除了豆汁)。
如果有对文学作品中美食描写的推荐,或是对老北京美食的看法,请在评论区告诉小编哦,欢迎您的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