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唱《沧海一声笑》的心得体会
依依似与骚人语;
耿耿如歌侠客心。
听了香港黄霑的作品,我感觉最爽的是《沧海一声笑》,曲调乍起,滔滔潮涌,狂放不羁,豪情万丈。文采斐然,浅白易懂,雄浑壮阔,回味无穷。真是一泻千里,畅快淋漓。越唱越感觉弥足珍贵。这歌是黄霑先生在1990年作词作曲的,是为《笑傲江湖》作品的的主题曲。曾连续六稿不成,均被好友徐克导演退回。第七稿才成功。因他创作呕心沥血,业内人士尊称他“鬼才”。黄霑的“鬼才”也是徐克导演逼出来的。六稿失败,江郎才尽之时,七稿无所适从。我想他也是抓耳挠腮,呲牙咧嘴的,万般无奈,他也是从头再捋一捋。中国音律最简最易的是宫商角徵羽。对应的西方五音是12356。他突发奇想,也可能是无聊之举,将五音阶倒过来一弹,顿觉雄浑壮阔,侠义豪情有如潮涌一般,滔滔不绝。演化成的旋律,起伏跌宕,朗朗上口。再配上豪情满怀,气盖云天的宋词体歌词,一种身在高处,心却坦然的气场扑面而来。作曲的基调已完成,
所以第一句普的曲是65321。这一创作,没有太繁复的音律变化,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大俗大雅。有山川的襟怀,自带江湖气,潇洒不羁,豪情万丈。听得人热血沸腾。他遵循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基本框架:“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好不容易呀,了不起。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黄霑先生,香港人。1941年生,2004年去世,享年63岁。他是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与金庸,倪匡,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当年在香港,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他是颗耀眼的文化明星。
歌曲开头的开场旁白真棒:
江湖几人笑,何处觅逍遥。
良人难归期,刀剑难归鞘。
半梦半醒半醉,
浮生问,
谁人能傲笑!
霞云渺渺,
雁鸣潇潇,
是非成败各自了。
歌词是这样的:
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今年我年逾花甲,听了国语版的《沧海一声笑》,颇有沧桑之感。这旁白就好像是说自己一样,讲得又有文采,又是实话实说。感觉真诚,心情挺激动的。
想想自己的经历,看看我的儿时玩伴,同学同事,还有社会朋友。蓦然回首几十年,大的转折,大机遇只有那么几次。的确是还有几人傲笑,几人逍遥。一辈子了,有疾病缠身的,有住了监狱的,有离婚打官司的,有车祸伤亡的,等等不一而终,那能笑得出来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吧,霞云渺渺,雁鸣潇潇,是非成败各自了呀。千万别靠人,靠山靠倒,靠人靠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本领才是实力?时光荏苒,如白马过隙。蓦然回首,还是一笑而过,一笑了之。
再看看这歌词,极具章法。从题目“笑傲江湖”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是“笑”字。一气呵成,一脉相承,前后照应,突出主题。那么是要笑什么呢?是微笑他人的善意?是苦笑自己的艰苦奋斗?是讥笑跳梁的小丑?是傲笑胜利的斩获?还是哈哈大笑团圆无憾?只要有高屋建瓴,审视全局的大局观,才能笑得出来,笑得自在,才能傲笑江湖。黄霑先生用五个方面的笑,去阐释了傲笑江湖。每个笑都像一首诗一样,感叹着事的起承转合,诉说着心的高山大泽?
这首歌成功了,大家都在唱,唱了三十多年了。作者黄霑先生也在唱,他蹦蹦跳跳地上舞台,热情奔放地和罗大佑拥抱,真像个孩子一样。足见其阳光率性,洒脱自由,真是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