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有多少的身不由己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说起要二孩的事情,朋友说,爱人很想要,但是却定不了。我问:为什么,难道你们两个说了不算。他说,爱人得问问领导,看看领导的意思,毕竟饭碗也很重要。
我在机关单位工作,也见过一些郁郁不得志、寡言少语的老哥,过着不喜欢的生活,做着不喜欢的事情,我有时也会问他们:这么不快乐,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呢。回答大都比较相似:就是再不喜欢,也没有办法,除了这个,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在的城市以前煤矿效益很好,不夸张的说,一个看澡堂的职工一个月能挣一万左右,钱来的太容易了,当然很多时候去的也很快;从去年开始,煤矿效益急转直下,过去经常发的、多到工人们都不知道是什么由头的奖金一概没有了,以前看不上眼的工资都只能发80%。为了减负,矿上出台了还不错的政策,鼓励大家停薪留职,但响应者寥寥。我问朋友:为什么不出来外面闯一闯?朋友很无奈的回答:哪还有这个心劲,再等等吧,过一两年可能就又好过来了。
明明不喜欢,却还是咬着牙去做;明明看不到希望,却还是在自我安慰。之所以这么写,这么说,不是说上面的同学、朋友都错了,换了是我,可能是一样的选择,一样的结果,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我们之所以这样被动,是因为选择太少了,甚至没有什么选择。
2、真正的从容是什么样子
都想过上相对从容的生活,尽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愿和判断,喜欢一件事情,能努力去做;当不再喜欢时,可以有其他的后路,其他的选择。生活中,我也见过一些这样的人,很潇洒,也很从容,不做作,不抱怨,也不迟疑。
以前在总局时认识一个79年的副处长,2013年就开始主持工作,后来没有顺理成章的转正,而是另调来了一个处长,我想他应该是有些灰心,其实35岁左右的副处长十分年轻,按照发展势头,提拔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但他没有等,没有吵,更没有消极工作,而是选择了辞职,选择换个环境。因为学的是法律,他很顺利的去了朋友开的律师事务所。这样的选择是否冲动暂且不论,有这份勇气,有这个资本和能力,就让我佩服不已。
看过一个关于职场女性的故事,都和她说不要生二孩,因为双方老人年龄大了,精力有限。说的都没错,但她依然生了,而且是个双胞胎,和别人生完交给老人,让老人无奈接受,硬扛着照料不同,她选择了雇保姆,而且雇了两个,老人只是有空来指导下工作。看似很难解决的问题,她不但解决了,而且结果很棒,多方共赢。
她说,别人只看到了我现在的轻松和从容,却没有看到为了这一天,我付出了多少,努力了多少。正因为心里有底,正因为知道靠自己也能把生活过好,所以才能想生就生,所以才不会有那么多的顾虑,不介意别人的看法。
三、我们为明天的从容又积累了多少。
我们现在可能过着不好不坏的生活,收入不高不低,工作说不上哪好,也说不上哪不好,更多时候是一种习惯和适应,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努力几天效果不明显,偶尔几天不在状态,偷偷懒,好像也没有谁能发现。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就是在这样的蹉跎中,我们越来越没有了斗志,越来越迷茫,却也不想改变,不敢改变。
有多少人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刚来到一个单位,感觉屈了材,很将就,很拧巴,好像单位配不上自己,总想找个跳板跳出去;而随着时间推移,有一天突然发现有危机感了,不是自己选择单位了,而是单位会不会留自己了,因为新人越来越多,因为几年下来没有明显的进步,底气真的不足了,以前请假张嘴就来,现在却要思前想后,真的,选择越来越少了。
如果不想陷入这样的循环,如果不想成为这样被动的角色,就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就从没有真正感觉到危机的时候行动吧,就从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的时候行动吧。
可以是考一两个证书,有难的,有相对简单的;有含金量高的,也有小众一些的;有钱途看涨的,也有就是自娱自乐的,总之,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让平凡的生活多一点点充实。
可以是锻炼跑步,强身健体,有一个好的身体,对以后来说,就是最大的资本,而且爱上运动,会让自己更轻松。
可以是读书,在书中遇到各种大神,遇见更好的自己,时间长了,整个人的气质也会不一样,很多道理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也看淡了,一样的生活,可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今天的努力,只为明天的从容。
end。谢谢阅读,天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