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既感性又理性。
我是设计老师,和书的作者一样,一开始我很排斥,因为我是学博物馆展示的,我不喜欢平面,我喜欢立体建筑的延伸,因此我现在的讲述平面设计时很多案例常常喜欢引用立体感觉的元素,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我不是设计师,因为在我看来成为一个设计师,并不是从事设计的真正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丰富设计这一概念。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只是设计实践。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不仅仅是捕捉事物的感觉能力和洞察力。所以设计师必须找到一个好的设计场所,对社会保持敏感,并对设计重新配置,不仅是视觉上的触动,而是最终能触动人的所有感官。
设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回答一下最为基本的问题 设计是什么,我常常想设计到底在哪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常常会回到设计的起点上来,设计到底是什么。最近我比较喜欢的是原研哉的对生活再设计的概念。他让平面的设计,突出了“无”的重要性。而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如何引导消费欲望,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给我弥足珍贵的启示,设计是我们视而不见的东西。我们穿戴经过设计的衣帽,生活在经过设计房屋里,使用经过设计的各种日用品和电器,生活本身就是对设计的思考,就连我们漫步在街道都是经过设计的,设计是对生活的延伸,我们无意识的生活在设计的生活中。
想想古人的器物吧,他们的巧夺天工让人心驰神往。无法想象,在当时的时代,人们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生活是最残酷的淘洗。只有经得住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代的迁徙,才被我们所感知,欣赏,继承。
在中国,我们仅仅依靠青春期般的热情是不够的,当创意变成一种产业,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和内观,形成成熟的文化。
一个思考:设计是否性尊重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
一个thinking.对用户体验的研究 应放在设计活动中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