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宋词人柳三变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同时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福建崇安人(今属武夷山)。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因排行第七又人称柳七。因官至屯田员外郎而世称柳屯田。

    柳三变的一生颇具戏剧性,可以说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柳永的性格是矛盾的。按照历史的习惯来说,生于官宦之家的他本应是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倚仗父辈的光环终老一生,若是长进一点,或者仕途顺畅地成就一点事业。然而柳永注定是要名留青史的,而名留青史总是要或多或少地付出一点代价的,这也就注定了柳永人生的不平凡。柳永的父亲柳宜是南唐降臣,心系旧主的他因为惧怕受人把柄招来杀身乃至灭门之祸,唯有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地度过懦弱的一生,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柳永形成了柔软的性格也就不足为奇了,想必也只有这般柔软的性格才能吟哦出“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美丽的句子吧,也因此柳永成了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柳永的性格是很矛盾的,按理说,具有柔软性格的人应该是唯唯诺诺,遵守封建礼仪制度的。可是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柳永的成绩恐怕得不合格,不为别的,只因为他在一个不正确的位置上表现出了他最为真实的性格特点——放浪不羁。也许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放浪不羁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可能还会被人标榜为精神偶像。但是,柳永毕竟不是现代人,他生活的年代在北宋,加之他又出生在仕宦之家,以仕宦子弟的身份作出放浪不羁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地要被视为异类了。所以说,柳永时中在柔软与强硬以及是否与世俗同流之间徘徊。因此,他的性格是矛盾的。

    柳永的心理是矛盾的。柳永才高八斗,加之是仕宦之家出身。难免有点“自负风流才调”,自信“艺足才高”。也因此,自认“多才多艺善词赋”的他根本没把考科举当回事,在他看来高中状元仅有一步之遥,唾手可得。然而事与愿违,放榜时他却意外地发现自己落榜了。沮丧郁闷之余,柳永写下了传诵一时的《鹤冲天》(黄金榜上)。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是不屑一顾的,这跟今天许多人愤世嫉俗的情绪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这些只是他落榜之后的牢骚话而已,身为仕宦子弟的他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一方面他在《如鱼水》中说:“浮名利,拟拼休。是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所以柳永在科场初次失意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了。仁宗初年的再试,原本榜上有名的他却因上次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的词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触怒了宋仁宗。于是仁宗笑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顺手一挥,把柳永的名字从榜上给除了去。这下好了,到手的鸭子飞了。这次的再度失败沉重地打击了柳永,于是他干脆以此自嘲,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宣称:“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从此无所顾忌地游纵于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艺术上的创作,开创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壮观局面,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他却还是没能全部放下功名之心,这可以从他的词句中看出。因此,不难发现,柳永的心理是矛盾的。

    柳永的表现也是矛盾的。他生于仕宦之家,他的父亲、叔叔、哥哥、儿子和侄子都是进士,可是他却仕途不顺乃至坎坷,追求功名却屡次落榜;在他五十一岁的时候好不容易中举谋得了一个官位后却又厌倦官场,时而弃官远游,时而复职以图糊口;作为文人雅士却与满口仁义道德的文人大相径庭,常年流连于妓馆酒楼,在“倚红偎翠”和“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才高八斗却在科考中数词败北,令人大跌眼镜;迷恋情场却又念念不忘仕途;晚年穷困潦倒,竟然一贫如洗到需要一班名妓凑钱帮他安葬;官场失意的他却在文学创作方面登峰造极,所做词曲亦深得底层人民的喜爱。所以说,柳永的表现也是很矛盾的。

    由以上三个方面知道,柳永传奇般的一生充满着戏剧性,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创作的格调。正是当时那样的社会条件给了柳永这样矛盾的机会,造就了柳永这样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给了他名留青史的机会,同时也给中国文学的星空增添了一颗闪亮的星星。

【参考书目:】

1)百度百科

2012年5月26日于鹭岛。

The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蝶为花来花随风,伊人追蝶入园中 。轻舞戏趣谐阳映,粉色幽静似梦生 !
    后院小书生阅读 246评论 0 0
  •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他觉得自己就像是赚钱的工具,连头转,或许是生活中出现的压抑和内心小小的自卑让他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慧眼识鱼阅读 1,658评论 0 6
  • “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黄帝内经》 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谓之七情。情绪的适当表达和疏泄,乃人之...
    白立平阅读 642评论 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