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初中阶段,怎样和父母互动?如何过好班级民主生活?怎么和不同孩子对话?为什么引领这么有魅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基于对青春期生命的理解,基于对贞元教育理念的领会来解答。
1、怎样和父母互动?
父母和子女的互动分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父母对子女---“慈”,一面是子女对父母---“孝”。从实践的角度内在仁心外推,推到父母、兄弟、夫妻、朋友等那里,这些都要如其所是的显现出来。
从社会的稳定性角度来讲,伦理道德教化标准是需要的。
2、如何过好班级民主生活?
过怎样的集体生活?过有道德的集体生活还是有规则的集体生活?是道统、政统在集体生活的实践性探索。
那个时代对“君子”所期待的生活方式,我们缺乏内在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要立内在的大本。生命的生长方向要在日常中一点点澄清和明晰,不是随躯壳起舞。还有今日个性张扬无以复加,随个性张扬的同时,还要考虑人的社会性。人的一体两面之个体性和社会性。
3、怎么和不同孩子对话?
每个孩子都会在学习、生活中呈现出各种现象,我们要悬置自己脑海中外在标准已有的价值判断。而是首先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和什么做对比评定行为?
要和班级同学们经过民主讨论确立能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公约对比,不要以我们老师的道德判断来做裁定。某些事件是我们成长的契机,借助某事讨论和完善班级公约,在此过程中学生尝试过班级民主生活,我们“幕省”的关键便是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室的成长。
4、引领的魅力
人的生活要有仪式感,否则会限于庸常。仪式感也不过于教条化和形式化,这个仪式是庄重且美好的,是因为它和生命的当下有深度的链接,比如周末的学科演讲和书籍演讲,是课程的自然延伸,作为读、写、演、讲、思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深度理解和进一步思考的展示,这种形式会激发大家对某一学科、某本书更大的兴趣,此时演讲的仪式感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