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去江南看望朋友,虽只有短短几天,但那段时光至今回味悠长。让我回味的不仅是与朋友的久别重逢,还有那江南的光风霁月,吃喝雅集。
说到吃喝,江南的味道与北方确实有很大差别。如果笼统地形容一下,那么北方饮食就像关东大汉,手执牙板高唱大江东去,豪情万丈;而江南饮食则如温婉仕女,于月下舞一曲霓裳羽衣,一派清风明月。
就拿面食来论,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苏州的面如此有名,如此好吃。在我印象中,挂着“鱼米之乡”标签的江南,自然应以稻米为主食,面食则属于我们北方。老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便是此中之佼佼者,可代表中国北方面食之精粹。然而,当朋友招待我去东吴面馆吃了一碗虾仁鳝鱼面,那清新淡雅的味道,与北方那种重油重酱的味道截然不同,就如一些美食文章中所说,这碗江南的面,居然可以吃出清风明月的滋味。于此,我才发现原来江南不仅有面食,而且还很好吃。
后来我和朋友聊天说到这个话题,朋友以一种赞叹的语气抒发着对苏州面食的喜爱,并强烈推荐我多去尝几碗。说起来,朋友是河南人,从小吃面长大,什么样的面食没吃过?初来苏州时她曾以为会水土不服,可吃到了这里的面之后,以她对面食口味的挑剔,也不禁爱上了苏州的面。
由此,我开始对苏州的面食产生了好奇之心,在短短的几天行走中,我的主食便基本以各种面食为主,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东吴面馆的虾仁鳝鱼面,随柳居的焖肉面,以及裕兴记的两面黄。其中,尤以裕兴记的两面黄最为我所钟爱。
两面黄是苏州传统面食,历史悠久,当地人称"面条中的皇帝",价格不菲。据说在民国时候,五芳斋在苏州有两个最好卖的产品,一是五香排骨,另一个就是两面黄。当年蒋经国在苏州读书时,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两样美食。可惜,解放后,此面消声匿迹二三十年,相当于断了“传承”。近年来,因复兴传统文化而重现于世,还成了“网红面”。
它能获此盛名,除了味道,还有他那繁杂的制作工艺。大多数面食无非把面条下锅,捞出即可,区别只在浇头、火候、面的粗细、是否过桥等等。可两面黄不同,它除了常规的制作工序以外,还要将面条两面都炸成金黄色,出锅后摆放于盘中,再浇上浇头和卤汁,待面条吸足汁后,才算是一碗别具浙沪风情的可口面食。可见其制作费时又费力。
而且,苏式两面黄还分"软黄"和"硬黄"二种,旧时苏州面店里供应的大多是“软黄”,面饼以小火,用熟猪油两面煎黄,但中间面条仍软,这对厨师掌握火候的功底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样的面,入口香脆带软.如“山外青山”,越吃越有惊喜。与它的滋味相对应的,便是制作的麻烦。要吃到一碗正宗的“软黄”,怎么也要二十分钟左右,如果客人颇多,厨师精力有限,那么耗时会更久。
而我在裕兴记吃到的两面黄,与传说中的两面黄显然有很大差距,起码在制作时间上便没有等太久。后来我看评论,才意识到我吃到的应该是"硬黄",简单地说就是油炸方便面!当然,用方便面来形容也不太准确,但它的味道显然没到“香脆带软”的层次,所以我便估且如此形容。我虽不知“硬黄”的制作工序,但从制作时间上来来论,它的制作工艺显然简单很多,因为啊,在午餐高峰期时,仅仅十几分钟,厨房便做好端出了!
实际上,我本来是不知道这道面的,朋友也仅仅是带我去了东吴面馆,这道面是我在逛完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这后,因肚饿而搜大众点评,才搜到了“裕兴记”这家名字古色古香的店。本着“像当地人一样生活”的旅行宗旨,而且离苏州博物馆也仅一个十字路口的距离,我便信步前往。而我这一吃,便吃出了一番风花雪月的滋味。
裕兴记在西北街东口,沿河,路的尽头,穿过十字路口,就是苏州博物馆。我走到店门口,居然没进去,门前一队长长的队伍显示着她家生意有多么兴隆。而在店门开合间,一股浓郁的香气散溢于四周,闻之“馋”意十足。进不去门,我也不着急,正好看门边几位阿姨在处理鱼,她们手法熟练,指尖跳跃间一条干净的小鱼便“喷薄而出”,落入阿姨身前的水盆中,盆中水清见底,铺满了洗净的鱼,让人一见倾心。我对裕兴记的观感一下子便具体起来,味道如何先不说,起码这食材是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吃起来也可以让人放心的。
待我走进店内,好嘛!四五十平的小店里居然有几分“人山人海”的味道,好不容易找到一张方桌,四处游走的服务员如古代刺客,以房梁留书一般的态势到我身边一沾即走,留下菜单一页。我很佩服服务员在狭小空间中辗转腾挪的本事,要我来,估计得撞翻桌椅若干,打碎碗盏几许了。
我点了一份两面黄,浇头有虾仁和鳝鱼,据说这是她家的招牌。在等面的时间里,我看着周围人群稀里糊撸的吃面,越看越饿,好不容易等到了我的面,迫不及待地挑一大口送入口中,一嚼,半软不硬,让我略有些皱眉,似乎没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吃!难道,这碗两面黄名不副实?
我看看四周人群的吃法,略有些恍然,原来是我吃错了,吃两面黄,要配上一碗蛋丝汤,一碟油,吃前先喝口汤,把面“翻个身”,搅拌一翻再品尝,那滋味儿便可称得上是美妙了。不过,我个人建议不要多吃,因为我吃到最后,感觉有些发腻,发咸。口味清淡的人吃这盘面,只适合最初的那半盘,宛如初恋般让人沉醉,可吃到后面,便会感到略有些腻歪了。
这碗两面黄,是我苏州行中记忆最深刻的一道吃食之一,其次,便是东吴面馆的大肉面和随柳居的面了。实际上,苏州有名气的面馆有很多,有百年老店朱鸿兴,黄天源,有后起之秀陆长兴,同得兴等,不胜枚举,前些年还推出了“姑苏十碗面”这个概念,把苏州城十家有名气的面馆和他们的招牌面做了一个罗列,可谓是面中精华,苏州骄傲了。而裕兴记和东吴面馆便列位其中。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不仅是风景如同天堂,它还是吃面的天堂。在我浅显的印象中,苏州的大街小巷中如星罗棋布般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面馆,古语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放在苏州城里,也可以说:“百步之内,必有面馆”了。无论你走到哪里,哪怕是巷子深处,在那旧瓦陈砖的拐角处,你都可能会邂逅一家小小的面馆,闻到那阵阵面香,就如我所遇见的随柳居一般。
美丽的山水,优雅的园林,还有这么好吃的面,苏州人啊,还真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