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是单纯的谈娱乐,和政治没有一毛钱关系,请勿引申。
这篇文章是自high型,您觉得有同感就给个赞,觉得哪哪都不同意,也别来论战。
还在年里,手下留情。
2019年春节,从春晚到电影,似乎特别多话题。使我不由得想聊聊这个话题:我是那种观众。
当我总结完之后,我明白一件事情,用一台晚会,试图取悦所有观众,这种事情在80年代可以,在今天,已经不可能了。
然而,春晚仍然承载了一个巨大的梦想,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在一个电视上,看一台节目跨年。笑也好骂也好,可能好过各看各的手机抖音油管。
想到这,我还是感谢CCTV春晚的演职员们。
当年,董卿给刚上春晚的刘谦当托的时候,有人质疑她,董卿说,我就是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给观众,这是我的职业精神。
如今,董卿不上春晚了,好多人想她了。
春晚,也许适合搁个5年10年再重新看。
以下观众类型,我有可能在看不同节目的时候会切换,不一定一个人永远只是一种观众。不妨叫观众心态好了。
第一种观众,传统入戏型
容易入戏,比较走心不过多走脑。这种是演员最期待的观众。
没有观众的表演是自high。
这种观众在戏院里叫好,在相声舞台下面喊“嘘“喝彩的,他们尽情的开怀大笑,或者早早的拿出手帕。
通常第二种观众会觉得第一种类型的观众“傻”。我不这么觉得。娱乐就是你演我乐的一个过程,第一种观众和演员就是天生的搭配。
演员就是因为这样的观众而生的。
第二种,“找茬”型心态
"找茬”在这里是引用"找两幅图6处不同”的这种游戏的名字,我用是中性的含义,没有褒贬。特点就是,偏走脑。
不过“找茬”型观众又分几种,从“找茬”自娱自乐的平和型,到“找茬”加自媒体抒发智商型,到看热闹就怕不乱型,到愤怒情绪爆棚要求道歉型
我有时候是平和型,有时候是抒发智商型,很少要求道歉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说小岳岳的相声“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不符合楹联平仄讲究,要求小岳岳给国学界道歉。高呼我们怀念马季等老一代相声泰斗。
为此,我专门回看了马季1984年和赵炎在春晚和说的相声《对春联》,可惜当年没有微信没有自媒体,否则估计恐怕要求马季因为平仄不严谨而道歉的人更多
还有人说不知道小岳岳是不是为了拖时间,把这个平仄的梗重复了好几遍。
其实这个反而是我佩服小岳岳的地方,他为了确保现场观众能记住能自动大合唱一样的说出来,前面的都是铺垫,最后产生台上台下的互动的节奏,这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当然成功了的话,台下的观众也会特别high。
小岳岳成功了。
至于“平仄”,就跟京剧一样,我相信相声演员学京剧,如果叫京剧泰斗来评论的话,估计也是四不像,那京剧泰斗都唱对了也不妨碍京剧式微,相声在泰斗心里学得四不像,也不妨碍相声逗乐观众。相声演员把京剧唱错了会毁了京剧吗?不会。相声演员如果唱京剧唱错了,京剧界需要小岳岳道歉吗?
说真的,要认真说平仄,是不是我们还得回到古音去呢,现代普通话和古代平仄不是早就bye bye了吗?
我看见一个楹联公众号说,我们楹联界不需要小岳岳道歉,相声本来就是个逗和玩,人家的认真就是认真在“逗”你乐上。你乐完了还回来计较这么多,多尴尬?你想学楹联,来国学课堂。
2.说刘谦的魔术用助手换壶,全场做托还声称现场没有托,侮辱了全国观众智商
说真的,这个魔术即使没有用助手换壶,我也觉得挺失望的,因为魔术无非就是手法,光影,道具,这个魔术很明显就是用了道具,只用道具完成戏法的魔术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即使不是魔术师可能也能轻易复制这个表演,所以我会失望。
助手换壶这事,当然更令人失望,但是那个二楼拍视频并且泄露出来的家伙就不值得谴责吗(据说那个角度是工作人员才能去)?魔术揭秘从什么时候变成美德了?
有一篇知乎文章说的好,所有人都知道魔术是假的(不要往政治上引申),但是魔术表演是用精巧的手法和设计骗过你的眼睛,而观众享受的也是这个琢磨不透的秘密。比如扑克牌魔术,你若站在魔术师身后,可能会经常看见魔术师手掌冲内一面藏了牌,那就没有意思了。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刘谦每次来参加春晚,都是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来的。
把人家精心设计的魔术拆了台,显得自己很高明,这样的人究竟为大众创造了怎样的价值和快乐? 让大家也都觉得魔术师是个傻x?让大家都觉得CCTV是个傻x?那些为这一台演出付出努力和心血的演职员们都是傻x?
这似乎就是现在一种流行的文化?蔑视一切,怀疑一切。要不就是你把我骗了,要不就是你没骗成我,我把你鄙视了。
其实,我也可以理解这个大背景,说白了就是信任缺失。这个大背景,第一跟小崔折腾的几件事情和今年上海的事情有关,我就不引申了。第二,跟某些娱乐明星敷衍观众的表演有关。我理解这种失望。
不过,我相信没有演员在央视春晚是敷衍的心态。全球华人都在看,这是赌上自己的声誉的事情。
后来有文章揭露,刘谦本来精心准备了别的魔术,临两天前,被节目组要求换成换壶。刘谦自己的委屈他不能说,节目组的委屈也不能说。
特别不想犯错,偏偏铸就错漏,人生就是这么有意思。
3.说林志玲的花样游泳用了替身不够敬业
这个算是比较逗的,首先我是看了网上的文章才知道那段花样游泳是林志玲。
接着就看见有文章揭秘说林志玲用了替身,耍大牌什么的。
最后终于央视出面说林志玲完成了90%,替身只是替了跳水最危险的部分,只占10%。
央视只敢给林志玲出头,这个我有点看不过去。
4.说《流浪地球》不合科学常识bug太多,说吴京一脸正气让人生厌
说吴京一脸正气让人生厌的大背景和“刘谦换壶”的大背景都涉及政治,我也不展开不讨论了。这个世界没有纯黑和纯白。
说流浪地球不合科学常识bug太多,也不必太多说,每个优秀的乃至经典的科幻电影背后都有无数这样的讨论,这是某些理工男的乐趣。比如一个典型的太空飞行场景的bug,在太空里没有空气,所有无法传播声音,所以飞船飞行的声音在太空里是听不见的。那么至于本片呢,有一个被指出来的bug就是,地表太冷,已经没有水蒸气可能在空气里了,所以不可能下雪。说的可能很对,不过没有太空音效没有雪花飞舞视觉效果的话,得多无聊。
还有一些公众号仔细探讨了人物性格和青少年行为上的问题,我觉得是中肯的。这一点,有点像日本科幻动漫的通病,主人公心智和年龄都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也反应了电影主要希望抓住的客户是年轻化的,没毛病。
电影讲究的是用视觉听觉和故事带动听众的五感和情感起伏。那些感动粉丝的琼瑶剧和韩剧,里面的人物设置的bug不是更多,咱们自己的古装戏不是经常被专家批评什么台词不符合历史朝代,服装不符合历史,道具不符合历史,等等等等,看得带劲的人一样看得带劲,挑错的人也带劲。你要是说这些娱乐作品带歪了观众的婚姻爱情观,历史常识,这个问题可能是存在的。
又有教育意义,又政治正确,又符合各种学科典籍的正确性,还兼具娱乐性,还能保证票房,恐怕比登月还难。
“找茬”型基本也算是非常甚至在某些角度过于认真的观看了表演。并且积极参与了讨论和传播,对于演员的影响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当然也可能是毁灭性作用)。
所以,“找茬”本身也是一种被娱乐,存在即合理。
第三种,出戏型
就是没有产生任何观感和印象。这种属于活在第三重世界里,可能看淡了一切,或者完全没有共鸣,或者觉得春晚春节都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这样,现在我珍惜一家人一起看春晚的时光。
今年爸爸妈妈也在家,我们一起在午夜包了饺子,坚持到春晚结束。
最后隆重推出第四种,延伸学习型。
这种观众心态,以学习为习惯,以学习为己任,我最佩服。
我见过几篇代表性的文章,有根据《流浪地球》给孩子拓展天文知识的学霸型父亲,有就《流浪地球》人物行为给孩子讲什么叫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任的,有认真普及“平仄”百科的,有学了魔术取悦老婆的,有认真了解节目制作过程揭秘幕后设计各种专业视角的,有采访和了解演职员的初心和创作排演历程的,不一而足。
这种心态,不浮躁,不给别人贴标签,欣赏别人的努力,为自己负责,为他人创作新价值。
有很多人说,春晚节目组还有《流浪地球》怎么没有请教各领域专家,我想说,首先咱们怎么知道人家没有请教专家,我们只是知道请教所有号称“专家”的人,这是不可能的,其次,不看人家的付出,专业和努力光挑刺,这事搁咱自己身上能愉快不?第二,本来就不可能穷尽所有资源耗费无限时间去消除所有错误,这不是登月,这是娱乐,有些错误的代价是可以选择去承受的,第三,关注主要目标,其他的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可以放弃。
金钱,时间,人员这些资源的限制在人家身上,投资和舆论的风险在人家身上,又没在咱们身上。咱们做看客做喷子没有任何风险,喷出特点还能捞点关注,唯有台上的人,演的辛苦,希望逗大家乐,还要冒着被批被挑错的风险,还不能和他们的家人一起跨年。
看客挑错易,创造经典难,创造所有人都满意的经典,一万年也甭想。
起来,全世界网络喷子联合起来,一起朝太阳的方向喷,一定可以将地球停转和飞抵比邻星的梦想早日实现。
向春晚演职员致敬,向《流浪地球》团队致敬,你们在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下创造了精彩的2019春节和话题,让各种观众和各种专家各种喷子以及学习爱好者狂欢。
希望年年有今日,明年春来再相邀。(别跟我计较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