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壮丽征程,是一部用精神力量书写、以担当意识浇筑、靠能力水平支撑的奋斗史诗。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广大党员干部当感悟航天精神,在树牢精神力量中铸魂,在强化担当意识中淬火,在提升能力水平中砺剑,让“精神灯塔”照亮前行之路。
树牢“信仰如磐”的精神力量,铸就忠诚之魂。航天精神蕴含的不仅是科技突破,更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璀璨结晶。从“两弹一星”精神中“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政治定力,到载人航天精神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意志品质,无不彰显着精神力量对理想信念的支撑作用。党员干部当深悟精神力量,这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的基因密码,是攻坚克难的方法论指引,是衡量党员党性的试金石。要像航天人校准轨道般校准精神坐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心中灯塔”,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筑牢“防火墙”,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高压线”,让精神力量成为抵御风险挑战的“压舱石”。
强化“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锻造破局之刃。航天工程中的每一个突破,都是对“不可能”的庄严宣战。从长征火箭突破技术封锁到嫦娥探月实现“绕落回”三步跨越,担当意识始终是航天人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担当,既要体现在“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上,更要彰显于“功成必定有我”的作为中。这需要构建“三维担当”体系,在政治担当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历史担当上,主动投身改革深水区,以“钉钉子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在责任担当上,建立“民情雷达”机制,对群众急难愁盼做到“接诉即办”。像航天器突破大气层般冲破思维定势,在乡村振兴中创新“数字农经”管理模式,在基层治理中探索“党建+网格”服务机制,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提升“善作善成”的能力水平,淬炼攻坚之翼。航天领域的每一次飞跃,都是科技创新与能力跃升的同频共振。从钱学森、邓稼先等前辈筑基我国航天工程,到新一代航天人攻克空间站交会对接技术,能力提升始终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党员干部提升能力需聚焦“三力”,在政治能力上,锤炼“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政治判断力,掌握“国之大者”的战略思维;在专业能力上,既深耕本领域成为“政策通”,又拓展跨学科视野成为“多面手”;在执行能力上,去项目攻坚中练就“火眼金睛”的洞察力,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培养“庖丁解牛”的专业度。要建立“能力迭代”机制,通过“揭榜挂帅”激发创新潜能,依托“赛马比拼”检验实战本领,让能力提升始终与时代节拍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