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共读书籍的第二天,昨天读完序言和目录后,我最想知道的像李一诺这样大咖级人物是怎样处理带娃的问题的,所以我从本书的第二章开始读起——从不敢生娃到生三娃。
成功的父母只需做对一件事
李一诺在做父母11年里总结出了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生。妈妈需要爱护自己、保存体力。
第二个阶段:幼儿。妈妈需要开动脑力、理解儿童。
第三个阶段:儿童。妈妈要用“心”和孩子在一起。
在每个阶段,作者都给出了一些小小的建议,比如给新生儿家庭的建议是爸爸多多参与,妈妈好好爱惜自己以及提醒自己困难总会过去等等。
看到这一部分,我重点看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因为我家娃正处在第二阶段。
对于第二阶段,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们要用交流、接纳和游戏等方式与孩子相处。
第二个阶段最大的任务是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我们会发现儿童并不是小一号的成人,他的行为逻辑、情绪模式都和成人很不一样。比如,孩子在一定年龄时对秩序的敏感、对情绪的表达方式,都有内在的科学发展规律。
读到这里时,我不禁想起自己平日里要求孩子干这干那,自己甚至完全把一个5岁的孩子当成一个成人来教育,希望他能像一个成人一样去自觉地完成好每一件事,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发展规律。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然而有时候自己接受不了孩子整天在玩,就控制不住的吼他。吼完之后自己又一阵的懊悔。
在某个时候甚至想起了自己原始家庭发生的一些场景,自己一直在拼命地逃离,现在却发现自己却慢慢第让孩子承受其中。
第三阶段,作者告诉我们要用心去与孩子交流。
只需要放下自己的声音,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孩子的思路去思考他的问题,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后作者谈到成功父母只需要做对一件事——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即是让孩子与你在一起有十足的安全感。那怎样做到呢?
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要将自己的期望转给孩子,要想想孩子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你需要什么;不要只关注孩子做了什么,而是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语;提醒自己,多让孩子“赢”。
不要对平衡有执念,生活最终是取舍
工作与妈妈角色如何平衡?没法平衡。
看到作者的回答,我终于放平了心态。我曾很多次都在苦苦追寻能将这两者平衡的方法,在我执着的观念里,那些牛人一定有平衡的方法,然而搜寻至今,仍没有人能给出平衡的方法,读完这部分内容,我终于相信了,工作与妈妈角色是无法平衡的。所谓的平衡,真的就是舍去一些东西。
生活的原则就是一切都从自己的当下出发。生活就是由一个一个当下的觉知和回应连起来的。你每次感到焦虑、无助的时候,提醒自己,放下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认真地做当下能做的最好的选择,未来就会是它最好的样子。
没有谁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只是那100%帧里1%帧的小美好,另外的99%帧都是一地鸡毛。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开动脑筋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