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视频,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游乐场里歇斯底里呵斥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而她的丈夫抱着她们幼小的孩子在劝阻拉扯想要冲上去打小女孩的母亲。
原因是那个小女孩从她的孩子身上踩了过去了。各种原因,现在熊孩子确实不少。面对这种情况,每位家长都心疼且愤怒。但是,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发泄愤怒,而是要先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受到大的肉体伤害。看视频,孩子应该没有受到大的肉体伤害。
看不清父亲怀里孩子的表情,可以想到一个也就是一岁多点的孩子,在用探索的双眼和海绵样的心灵吸纳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时,却直面了母亲被愤怒扭曲的面孔。还处于懵懂中的孩子,原本就对这个世界就充满了好奇和恐惧,看到平时那么温柔可亲的母亲,如一只猛虎般怒吼,一定感到很害怕,很疑惑。
母亲为孩子争夺正当权益没有错,母亲保护孩子也天经地义,但不是这样在孩子面前猛冲直突。这么小的孩子还不能理解这种爱的方式。
懵懂的孩子对事物不分对错,只分美丑。母亲歇斯底里的样子,不但丑,还让孩子恐惧。
对孩子来说,肉体上的疼痛会很快过去逝去,而心灵上的印痕,可能一生都抹除不掉。
2.
几年前北京有一个“摔死女童案“:一个在婴儿车里的幼儿,因为母亲与人发生冲突,被对方举起摔死。这是一个极端案例。人们在痛斥犯罪分子、同情受害女童家人的同时,不禁问道:为何无辜的孩子成为这场争执的最大牺牲品?
孔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是说不要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作为妇女和幼儿,本是弱势群体,却还要跟陌生男子发生冲突,甚至动手。这是很不理智的。因为陌生,你不知道对方是否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因为强弱对比明显,你明知道自己不占优势。在力量悬殊的时候,为一时之愤而出手,这是明显将自己和孩子置于危险境地的行为。 只为逞一时之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不智。
母爱是伟大的,但是这个伟大中不仅包含爱心,还包含智慧。你可以保护孩子不受欺负,但是要有理有据,分清境况;你可以为孩子不惜牺牲一切,但是请保留你的理性和风度。愤怒可以有,疯狂请慎重。
3.
著名作家麦家给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信中说:“生命面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放下任何一切,别无选择。”
这是成熟父母对孩子的最大爱护。这个世界,有鲜花和美好,也有丑恶和暴力,生命是用来享受美好的,对于丑恶,不妨认怂。不顾一切的猛冲,受伤的总是自己,还有那些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可以忍受老板的呵斥,同事的算计,可以无视客户的白眼、同行的嘲笑,为的就是可以给孩子和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未来。但是对陌生人的一个不友好的眼神、一句挑衅的话语,你就搭上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去对抗。这是多么失算、失策!
为值得的事情拼搏,为偶发的邪恶退让。
为了孩子,认怂并不丢人。将孩子推置危险境地,才是最大的愚蠢。
不要冲动,因为魔鬼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