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写,背coach的女生跟被Gucci的女生能不能玩到一起去?
乍一看这个标题,真是太势利了。难道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就这么浅薄,要靠一个包包来做区分吗?
可是仔细想来,其中却有一定的道理,耸人听闻的标题并不能说明什么,哪怕你具有买Gucci的能力,背个几十块钱的帆布包,也没什么。
关键是赚取不同财富背后所蕴藏着的一些人生道理。
我不能单纯以金钱来评价一个人,毕竟即便这个人没有钱,但是其身上的品质让人敬佩也是很值得称赞的。
但是仅从职场的角度来看,月薪过万的人和月薪十万的人之间的差距真可以拿来剖析一下。
投资的眼光和能力
月薪过万在一二线城市真算不上特别高的收入,除掉房租、水电煤费用、基本的吃穿用度,每个月攒不下多少积蓄。
如果再加上额外的购物、娱乐、社交等消费,月光也是很常见的。
可是有些人哪怕工资不算很高,也早早养成投资的习惯。
每月固定存钱,建立个人投资账户,持续学习投资的知识,开始为自己建立“睡后收入”。
在吴晓波的公众号我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记忆尤深。他在故事中描述了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小张的经历。
小张是80后,子承父业,跟老爸一样以开出租车谋生活。如果核算小张的固定资产,他不算穷人,家里在北京有两套房。
按照北京的房价来算,他的资产已经超千万了。可他却说平时根本没钱花。
原因是虽然有两套房,但是自己住一套,父母住一套。目前全家人都靠他一个人养家,每月开车仅赚五、六千元,生活压力非常大。
如果是一个善于投资的人,不可能在十年前买了两套房,还把生活过成这样。
如果看过《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借助房价疯涨的风口能迅速积累财富,而有些人却只能解决基本生活需求。
无他,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有没有事先建立忧患意识和财商。
小张家里买的两套房子,付的都是全款。父母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全部用来买房子了,手里边就严重缺乏现金流。
如果他当初买房付的是首付款,那剩余的钱完全可以拿来做其他投资,保证现金的充裕。
不管是投资自己,学习新技能,找个更有发展前景的工作,还是买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会让自己有额外的收入。
如果不然,还有一种方式,小张本人是单身,完全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然后把另外一套房子租出去,每月又多了一笔租金收入。
可以说,小张稍微有些投资的意识,完全可以把收入水平提高一大截。
不管是理财产品的收入还是房租租金,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睡后收入”。
也就是说:你每天哪怕是在睡觉,都有人在帮你赚钱。
放在银行的理财产品每天帮你在赚取收益,
房租租金每月有固定的收益,
如果算上复利的力量,过去的十年时间完全可以创造一笔可观的收益。
可惜的是,十年前小张的父亲没有投资意识,
而十年后的小张也同样缺乏这种意识。
而反观身边人,那些月薪过万的女生通常都是刚参加工作没几年,从学校到进入社会工作,突然多出来一笔工资,自然是考虑先提升自己的消费水准。
再加上各种购物网站都在推荐女生应该用什么护肤品、应该穿什么衣服、背什么包包……,每样看着都分外心动。于是冲动起来买买买。
每逢假期就计划着出国,哪怕身上没有太多积蓄,也要计划出国计划。
可能有时候真的不是真为了旅游,而是虚荣心作怪,只是想在朋友圈发照片炫耀而已。
殊不知有多少人是借着信用卡透支,来给自己一个所谓的“好生活”。
当别人在告诉你要善待自己的时候,也要有辨别意识,到底是在劝你消费,还是在劝你投资。
“消费”说白了就是纯粹的支出财富,而“投资”是用更低价值的东西换取更高价值的东西,是在帮自己赚收益的。
以前流行一句话,叫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恨不得立刻、现在、马上辞职去旅行。
可是然后呢?旅行过后呢?生活还是要继续。
如果自我的意识和能力没有任何提高,旅行也不过就是一个匆匆过客。
如果自己没有知识积累,去再多地方也只是个邮差。
毕竟,不同的人去同样的地方旅游,心境和感悟是完全不同的。
单一思维和多元思维的差距
有位女生朋友,她说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天天窝在办公室里,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由支配。
于是,从毕业开始,就从小生意做起,后来着手开设自己的小店。
开店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从店铺选择、选品、到招人、布置,除了家人前期的帮忙,后续全部是她一个人搞定。
几年时间,她的店已经扩充到三家。
其实现在很多人的思维已经开始转变,原因就是科技的发展形式变化太快。
一个人很难再像父母辈那样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所以现在的同龄人会更希望获得更大的赚钱能力。
虽然很多人说创业维艰,创业很苦。
但我身边真正创过业的人,没有人想再回到上班的日子。
有人说老板和员工本质的区别就是:老板是拿钱买员工的时间,而员工是在牺牲自己的时间帮老板赚更多钱。
月薪一万的人的思维更多集中在,想自己怎么在一个公司里不断升职,可是月薪十万的人大多想得是怎么开创自己的事业。
试想一下,月薪十万听起来好像很吓人,单纯靠个人工资的涨幅,真的很难达到,这跟自己所处的行业有非常大的关系。
上周看到一篇文章分析影视行业高管年薪排行,能达到百万以上的并不多,但是反观金融和互联网行业,身价千万的高管并不鲜见。
行业的不同决定了薪资待遇的差别。
更何况,真正能从普通岗位升到年薪百万的人极少。
但是再看一下一些90后和95后,意识里已经不再去想怎么进入一家大企业等待升职加薪,而是找各种方式,希望抓住创业的机会。
哪怕只是成立一家工作室,或者凭借自己高超的技术接私单,也能达到年入百万的收入。
虽然一些长辈说我们年轻人太浮躁了,心态不够平稳。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单一思维与多元化思维的区别。
查理芒格说:如果你手里拿的是锤子,眼睛里就只有钉子。这就是看事情的眼光和考虑问题的思维太单一造成的局限性。
大多数人,在考虑如何月入十万的时候,都是在鼓励自己要拼命工作,其实这根本没有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
真正能够从基层做到月入十万的高管,例子极少。
关键还是应该从思维上着手,首先努力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很有必要,这也是基础。
其实善于跟进风口和形式,找到真正帮助自己实现价值的行业和企业。
除了辛苦工作,更重要的是建立宏观的思考能力,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月薪过万和月薪十万,从数字上来看,这些无非就是模糊的标准而已,其背后投射出来的认知和思维差距,才是我们真正值得关注的地方。
财富收入的涨幅并不能绝对代表一个人的价值,但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能力发展的进度条。
希望每一个女生都能让这个进度条的走势越走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