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孩子在》有感 看见孩子,也看见自己


一、不要被行为“骗”了

《看到孩子》提醒我,孩子的行为只是表象,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背后的情绪与需求。如果我们只对行为本身作出反应,就容易陷入权力对抗,而忽略了孩子渴望被理解的心声。

二、规则与共情并行

育儿不是简单的“立规矩”或“无条件包容”,而是两者的平衡:

1.设定明确的行为边界

2.接纳并回应行为背后的感受

这样既维护了秩序,又给予了孩子安全感。


三、对抗时的五个关键步骤

当孩子公然挑战权威时,父母的回应方式至关重要:

- 深呼吸,稳住情绪

- 明确宣示规则

- 执行规则时避免贴标签

- 帮助孩子找到替代方式满足需求

- 事后一起复盘、练习自我控制


四、提前说出“真相”

提前告诉孩子“我知道你会不喜欢这个规则”,不仅能表达对他感受的尊重,还能创造共同解决问题的空间。


五、亲密与规则的重建

冲突时,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距离,而是父母的主动靠近。理解他的初衷,同时坚持规则,这才是真正的连接。

六、抱怨背后的信号

抱怨往往是“强烈愿望+无力感”的混合体。当我们感到恼火时,其实是触发了自己的情绪按钮。关注抱怨背后的动机,才能有效引导孩子释放情绪、找到解决办法。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育儿也是育己。看见孩子的情绪,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同时保持规则与界限,才能在亲密与纪律之间找到平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8,519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5,941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5,211评论 0 2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3,541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3,5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