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外婆是母亲的亲姑妈。七十开外的姑外婆这阵子喜笑颜开,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劫难之后,终于迎来一桩又一桩令人欢心的喜事。
在我的印象中,姑外婆家条件很好。上世纪七十年代,许多人家吃不饱,穿不暖,姑外婆家余钱剩米,很是让人羡慕。
姑外婆家住在集镇,她家的房子后面是我们集镇的公家粮站。
当时的人们都苦哈哈的,刚刚分田到户不久,人们辛辛苦苦种得早稻稻谷,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光泽。从田中打下来的谷子经过毒太阳三天的爆晒之后,还要用风车吹净空壳,再一担担挑往粮站,完成每户人口国家征收的定购粮,剩下的才归自己进仓,养活一家子人。
粮站里永远人声鼎沸,那些从集镇各乡村四面八方送来的粮食都聚在粮站,还要经过风车吹过后,确认谷子优质才装麻袋进仓。粮站的工作人员只负责过称,其余装袋,肩包的活计都得请临时工做。一般人还没有这个荣幸可以做临时工赚钱。
四十来岁的姑外公和他二十岁左右的大儿子当时有的是力气,家挨着粮站,长期在粮站帮工做事,能攒到一般人攒不到的钱,比起靠种田维持生计的普通人家,实在是好太多了。
姑外婆家条件好,却总帮衬她周围的穷亲戚。我家就是其中之一。像我小时候就常去姑外婆家蹭饭吃。而且还蹭得不着痕迹。
姑外婆总是借着由头要我帮忙,牵我们屋场一个瞎眼的老伯去她家帮着切红薯藤。姑外婆喜欢喂猪,每次请这个老伯去切红薯藤,总有几天,我也就跟着吃几天闲饭。
每逢过年过节,也会收到姑外婆做给我的衣服。记得有一年她送给我一件红色的确良衬衣,我很喜欢那件衣服,穿了两年,实在太小了又给妹妹穿了两年。
姑外婆育有二女二子。犹记得姑外婆嫁大女儿时的酒席情景,当时订婚宴是在姑外婆家办的。男方表叔家实在太穷了,表姨等于下嫁给了表叔。
当时别人都议论姑外婆给了女儿许多嫁妆,我只记得当时的酒宴有一道我吃过最美味的食物,那是一盘蛋卷卷肉沬,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既使现在美味佳肴更多,都没有记忆中那个味道鲜美。
日子朝前滚动着,姑外婆娶了儿媳,做了奶奶,然后小表姨出嫁,生子。当和我同岁的小表叔也结婚时,姑外婆作为父母的任务都完成了。剩下的应该都是好日子了。
但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厄运在某个角落偷窥,伺机降临到姑外婆家里。
那一年的端午节,雨不停歇地下着,阻止了出门串亲访友的人们。大家望着越下越大的雨幕,放弃了出门,都在家中打牌闲聊。
也有人撑着伞去田间地头看暴雨冲跨田坎没有。还有人惊呼大马路边河叉里水涨满了,有鱼跳出水面,有人在桥上用网勺网到了鱼。有几个年青人也拿了长把网勺去网鱼,一个不小心,鱼没网到,人掉入湍急的水流中了。幸亏岸上人多,大家将网勺撑过去,掉落进水中的人求生心切,一下子抓住网勺被大家拉上岸来,捡了一条命。
经这么一吓,大家都不敢去小河叉捞鱼了。吃罢午饭,雨渐渐停了。易涨易退山溪水。小河叉里的水退下去许多。又有人传来消息,说集镇上午有人掉河里淹死了,到现在人还没捞起来。
大家又纷纷结伴去看,还未走到事发地,就有人说是姑外婆家的大儿子穿了下水衣在河里放丝网,两个人结伴下去,其中一个人上来了而我那表舅却被龙王爷留下了。已经有几拔识水性的人下河搜寻了几趟,都找寻不到。尤其表舅下水那块地方,被人摸了几遍都没有。
岸上黑压压的人群望着平静的泛黄的河水,在悄悄问寻,还没有找到吗?
河岸边姑外婆一家在声嘶力歇地哭喊着,旁边的亲人们搀扶着脸色惨白的姑外婆陪她默默掉泪。无论怎么劝说她回家,她都摇头。她想不明白,家门口的河港,会要了她心爱的儿子的命。
这是一片内河港,河水涨起来,就是汪洋一片,河水消退,是村里人们种菜的菜园地,谁知道这平静的河水下面竟是暗流涌动。姑外婆哭诉“叫他在家打牌,他偏偏要下水去搞鱼,留下这一家老小可怎么办呀。”
表舅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才七八岁,最小的女儿才两岁多,可怜的舅妈才三十岁不到。
人群中忽然一阵哗动,听说有亲戚请了县城专门的潜水专家来帮忙打捞。来了两个人都有下水装置,在一大片水域搜索一遍,也是一无所获。天色渐渐暗下来来,再打捞不上来,就只能第二天打捞了。
舅妈和大表姨她们跪在河岸边哭诉,潜水员再一次下水去打捞,终于有人在一片浅水区域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用力一拽,碰到一个胳膊,他大叫一声,会水的男人们纷纷涌过去,齐心协力将困在淤泥中的表舅捞了起来。平时就高大健壮的表舅身穿下水衣裤,似有千斤重,怪不得识水性的他会被困住,淤泥灌满了他的衣裤,纵有千般能耐也游不动啊。
中年丧子之痛并没有压跨姑外婆,有她做主心骨的家依然养大着三个孙子。姑外婆曾劝表舅妈找一个人进来,或者有合适的嫁过去也行,会将她当女儿嫁,表舅妈只是摇头。
少了一个赚钱的主劳力,姑外婆并不气馁,种了十多亩水稻田,养了二头大肉猪,还喂了一头母猪,生小猪卖给别人。
每年双抢季节,姑外婆家帮忙的人有很多。娘家子侄,以及她的两个女儿女婿都会来帮忙。
以前收割稻谷都是脚踩打禾桶脱粒,后来大家又用柴油发动机替代脚踩脱粒的打谷桶。
一个太阳火辣辣的上午,快收工吃午饭了。一群人在帮姑外婆收割稻谷。男劳动力挑着一担担脱下的谷子回家。两个女婿在轰轰作响的柴油机脱粒桶边递禾把脱粒,两个女儿在田间将割倒的禾把抱给脱粒的人。姑外婆的小弟在脱粒桶后面将谷子装进箩筐。
大家大声说笑打趣。调皮的小表姨尽管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在自己舅舅跟前还是调皮。只有十几个禾把没递完了,她跑到她舅舅身边说“舅舅,你莫太偷懒了,去递几个禾把,让我来搬谷子。”
表姨的小舅溺爱地说“你个调皮崽,晓得舅舅腰直不起来了,来换我,只是你头发那么长,要卷起来才好。”
小表姨人瘦又白净,一头长发齐腰,做事很利索。她扮个鬼脸说“我晓得。”然后将长发卷一个圆圈盘成一个发髻,再低头用簸箕在谷桶里埋头扒拉脱好的金黄色谷粒。
才一会儿功夫,只听得她“啊”的一声惨叫,头上的发髻没有盘紧,散开的一缕长发被高速运转的柴油发动机卷进去,连同头皮扯下一大块,一下子血流如注,等大家着急慌忙地停下机器,连医院都来不及送,我的小表姨就在她心爱的老公怀里香消玉殒。与爱她的亲人们从此阴阳两隔。
短短几年时间,姑外婆痛失一儿一女。生活的大浪一个又一个涌向她,让她来不及喘一口气。仅仅过了一年,姑外婆还没有走出痛失爱女的阴影,姑外公又病倒了。
姑外公一生沉默寡言,人又高又瘦,只知道埋头苦干为这个家出力。他的病来势汹汹,吞咽不下任何东西。那个时候大家并不知道他患的是食道癌,只知道他连喝水都哽在喉咙吞不下去,都说他得了哽症,医生也没有良方医治,后来他瘦得皮包骨头,被活活饿死。
才六十岁不到的姑外婆经历了重重磨难,她自己心脏病几次发作,又都从鬼门关绕了回来。小表舅夫妻俩从结婚就一直在外打工,他们也养育了三个孩子。姑外婆在痛失两个孩子之后,总希望后辈多些人口。
她一个人带着六个孙子在家过日子。大舅妈也长期在外打工。在小表姨去世几年后,有好心人牵线将大舅妈介绍给小表姨的老公。他们俩相纪相仿,两人做亲戚这些年也都知根知底。
两个人在考虑一番后,也都有这个意思,毕竟还是一家人,对各自的儿女都有好处。但这个提议遭到去世的表姨的公公反对,他认为这样好处是有,站在老人的立场,他认为自己儿子养两个孩子负担够重了,再加上大舅妈家三个孩子,一共七口人生活,就两个人赚钱送他们上学不容易。
姑外婆其实极力赞成,认为日子现在难一点,一家人共同努力,会撑下去。但大舅妈听说后,一向要强的她立即退缩了。小表姨夫也不是特别坚定,一段好姻缘就此搁浅。
孩子们相继长大,难日子一步步熬了过来。姑外婆的两个孙子和孙女都陆续成了家,生了孩子,姑外婆是太奶奶了。小表舅的三个孩子,大的在高中就读,小的也进初中了。
前几年,姑外婆的小儿子和孙子一起将老房子拆除,建了两栋高大宽敞的三层楼房,成了街边一道风景。
姑外婆七十多岁了,时有病痛入侵,她还是喂养了两头猪,一大群鸡鸭。仍是孩子们的主心骨。
小表姨夫中途又找了一个离婚无儿女负担的女人生活了两年,终还是因为女人难相处分了。
他的大儿子结了婚,生了孩子,女儿也找了个不错的男朋友。又有人好事挑起话题,劝他和舅妈组成家庭。
小表姨夫有点心动,大舅妈却不愿意,她的理由是我当初孩子们小,日子艰难时,你没有勇气面对困难,现在儿女都成家了,也不想个人的事情了,就这么简单地生活下去也不错。
这次表姨夫勇敢些了,他对舅妈表明心意,现在儿女都已成家,两个人还都刚接近五十岁,还有一段人生路可以互相扶持。
大约半年后,舅妈还是在姑外婆的劝说下,和两边儿女们的鼓励和支持下,两人举行了简单婚礼,大家仍是一家人,不过比以前更亲了。
姑外婆更是感到欣慰,看着两个苦命人终于走到一起,儿孙满堂绕膝,她也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