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学生问:想学习佛教,(唯一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内心的安宁)现在是高考生,学习佛教之后没有了竞争心,很矛盾怎么办?
我在知乎上是这样回答他的——
很羡慕你,在高考之前的年纪,就已经结识佛法,甚至想深入了解。相较我而言,我是在遭遇重大的人生苦难后,三十好几,才开始接触佛法,并慢慢学习和体悟。
首先,想说说我对于佛法的一些基本认识,佛法的宗旨,是让人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教法中的很多内容多以引人出世为主,因此,会给人一种,淡泊、不争的态度印象。
话虽如此,可佛法中的很多内容,拿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也很有裨益。比方说,像“精进”这个概念,就是让人懂得不懈怠,积极进取。所谓的放下,是一种境界,和努力进取并无矛盾。
打个比方,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他每天勤于训练,不断地挑战自我,他对胜利是渴求的,但他同时也是理智的,知道自己哪怕用尽全力,也不一定必然拿冠军。因为,他人的努力和天分,也值得自己的尊敬和认可。“我想拿冠军,但我放下了自己必然是冠军的期求。”
“自律”同样是佛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无须我多做解释,我只想说,一个有正向目标的精进者,一个善于自律的人,对于高考所带来的压力,是有能力应付的。你知道自己只是在这个世间环节上,要努力提高自己,包括自己的智慧——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生活作息的管理,各种心态调整中,去修炼。
仅仅是为了高考?不是,这只是你漫漫生命旅途中的一小截,你胸中揣着的,是更为宏大的目标。当下,有一些同路上的学子,拿出全力去拼,为什么不同他们比个高下,因为他们不懂佛法?
内心的安宁,从来不是在逃避中获得,在读书声中,街市中,乃至在战火纷飞中,一样可以拥有。因为,有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让你如此强大。
话说回头,什么是“更为宏大的目标”?去直面高考吧,在经历过那些压力,见闻过更多人世间的各种沧桑和苦辣酸甜后,相信心怀慈悲的你,在阅读佛法后,会慢慢得出答案。
祝福你!你在阎浮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