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悉达多》的故事

第一个人翻过我,将我安置。


第二个人带走我,用粗而长的墨,鉴自己,以证他的思考(我视之浅显)

(人对于悉达多的思考,不过是在照见他自己的阿特曼罢)


第三个人同样带走我,却只轻轻地留下铅的咀嚼,她在试图用已知品未知呢——公识的哲学知识(她真的读进去了吗)


第四个人则写下这本《悉达多》的故事

她从何处得到指示?

想要追求片刻宁静的沉思。她想要照见原初的阿特曼,重辟一片净土。

矛盾是他的写照。

(前三个人未读进去吗?她就读进去了吗?进,是去往何方?但求一个果吗?追问是否也是一种业?)



世尊参透佛法的教义是可知的,缘何参透则无人可知。

我本想说:便是去体验吧。但这不也是一种教义吗?

我便说:走自己的路吧。



简单记下,复刻即时的思考,盘桓虬结的尚未抽丝剥茧。

以期阿特曼。



第四个人轻轻折下书角,以求沉思永驻留痕。又不舍得轻盈的瞬思,沦为在读时的教条,于是轻返折痕以平整。


-阿特曼 印度教中“自我”的意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