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说图像小说要读两遍,第一遍眼花缭乱的在画面与文字中徘徊,第二遍才是真正对故事的理解。
我很认同这种说法,好的东西都值得一读再读,波丽娜这本书目前为止我也看了两遍了,第一遍的时候是在公司午休的间隙翻阅完的,当时只对其中几句对白很感兴趣,写在了云笔记上,并没有对整个故事有什么大的感触。
但因为这个作者巴斯蒂安.维韦斯据说是被称为法国未来的天才漫画家,我想也许是我看的不够细致所以没能领略这本书的魅力吧。
于是我又看了第二次,第二次是隔了差不多有两周的时间,这个时候放下了对情节的好奇,不再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故事或者绘本来看,更多的是去看人物的心理历程、并结合人物当时的情绪更深一层的去理解之前摘抄下的金句和一些构图上的小细节。
波丽娜的故事从叙事上来讲没有采用太花哨的手法,只用了最简单的线性叙事的结构,从主人公进入舞蹈学院一直写到她功成名就,后来回到成长的地方与自己的恩师跳了一支舞,一路看过来好像跟着主人公一起获得了成长。
主要的叙事场景有四个,舞蹈学院、剧团、米哈伊尔工作室、柏林,这四个场景与波丽娜的成长息息相关,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波丽娜就会有一些新的转变,而之所以在这些地方的辗转也跟身边的人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自带女主光环的玛丽苏故事,这更像一个真实的舞蹈家、一个真实的人的成长经历。
她会觉得困难而放弃、会犯错、会不能在一开始就理解恩师的良苦用心,会因1、集合之后,进行第一次自我介绍+简单的破冰游戏;为爱情离开剧团,当然她也并没有很喜欢那个剧团,但她提到过因为想跟阿基米安在一起,会因为嫉妒而离开米哈伊尔的工作室,她的成功不只跟她自己有关,还跟身边很多人的推动有关,这些都让我觉得倍感真实,也更有代入感,更愿意去接受去了解这样一个人物的内心。
此外有几个画面让我还蛮有触动的,像什么教授和她一起跳舞的那个我就不说了,已经很多人提过了,我说一下大家可能没太注意到的。
就如我在页面上写到的一样,它这个比例主体是经过放大的,后面的人出奇的小,当时看到这个画面就觉得莫名喜欢,但没太仔细想为什么它会打动我,后来感觉,应该是通过这种夸张的比例来凸显波丽娜与人群的距离,她心理上的无助感,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第二幅,有意思的是,第二幅没有画框了,给我的感觉就是波丽娜进入状态了,跳的比较忘我,这幅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这就是绘本跟小说的区别了,它带给你更多直观的感受。
右2我感觉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构图,作者巴斯蒂安.维韦斯说,他在创作时,感觉自己是在拍一部“穷電影”,这个绘本确实总是给我一种在看电影的感觉,不管从画面的流畅度还是各种场景的视角和衔接来看,给人一种很舒畅的感受。
左1这个画面也是让我很有感触的,这是她功成名就之后又受到之前那个剧团的邀请回国参加校庆,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觉得一时间很多情绪都涌现出来,你可以体会到她情绪的复杂,又回到曾经成长的地方,端视着镜中的自己感慨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又有对即将面对的往日的朋友、前男友,甚至还有可能面对的恩师表现出一种或担忧或不知所措的一种情感。
像以上这种或者构图上有巧思的,或者与情节紧密结合调动人物情感的画面还有很多,我就不剧透过多,大家自己看咯。
还有一些金句,结合剧情看的话还是很带感的,我分享几句我比较喜欢的。
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见的。(博金斯基-波丽娜的恩师)
这份活力来自我的个性,来自我的艺术好奇心,还有我内心里的丰沛。(波丽娜)
舞蹈这门艺术里,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威廉-波丽娜在米哈伊尔工作室的朋友)
总的来说,不愧是法国未来的天才画家,感情细腻真实,画风流畅视角富于变化,在构图上有巧思,节奏略慢了点,但是观看的感受还是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