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读《1984》中收集作者埋下的伏笔

最近在重读乔治 奥威尔的《1984》,这次读的是英文版。重读的好处首先是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全书的结构,其次有机会在知晓结果后重新发掘作者在书中每个角落埋下的伏笔。

全书从开始到前30%完成了把读者完全带入整个大环境的过程。此时读者已经基本了解了“系统”的运行方式。

与此同时也打下了主人公敢于冒险的人物性格伏笔。其中很多对环境的铺垫都给后面的故事做了充足的铺垫。

目前的重读进度到了40%。这里开始,温斯顿开始了两次万劫不复的约会:在偏僻郊外,和查灵顿的房间里。故事也开始进入高潮。

标记出的内容在第一遍读的时候我没有留意而是一眼带过。这次重读才发现,温斯顿和女友朱莉亚其实早就知道了故事的结局。知道自己正在走向坟墓,正在走向“友爱部”的房间。

当然除此以外,这里还有很多对那个房间家具的细节描写,如果不读第二遍,结合电幕的位置,根本理解不了作者埋下的伏笔。

读到这感叹:他们为了自己追寻的那一点东西,不惜自杀式的冒险,只为了寻找铁幕下遗留的一丝阳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