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三家分晋,要从两条线说起,一晋国为何被分,二周王为何要封。
从晋献公屠杀公族,到晋文公扶植异姓,晋国历史说白了就是晋公室的自灭史,卿大夫的崛起史。晋有六卿: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其中范氏、中行氏在争斗中首先被灭。剩余四卿,智氏势力最大。
这时,四卿的明争暗斗已经进入白热化,选择什么样的继承人非常关键。
智襄子(智伯),长子,非常贤能却不仁:
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
赵襄子,不是长子,也因贤能继位:
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可见,智氏、赵氏选择继承人的标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是否有能力,可以带领自己的家族杀出重围,活到最后,至于仁与不仁倒是在其次。故司马光在此处评论智伯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不甚恰当,智伯之亡,实为才不足而骄也!
四卿相争,以智氏与赵氏,最为激烈。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智伯宴请韩魏两家,唯独没请赵家,可见此时已经准备向赵氏动手。戏弄韩康子,一是试探,二是施威。“难将由我”可以看出智伯的狂妄。
智伯的政策很明显:各个击破,称霸晋国。韩魏的想法则是坐收渔利,静观其变。
兼并要找理由,于是智伯以晋公室的名义要地盘
请地于韩康子—又求地于魏桓子—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
韩、魏两家随便给块地,但赵氏你必须拿出指定的蔡、皋狼,针对性非常明显。韩魏与地,赵不与,智伯率领韩魏兵杀来。
赵襄子逃到赋税最轻的晋阳,与民死守城池。
晋阳之战: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智伯知道攻城代价太大,韩魏又不会真上,自己打又伤亡太大,于是选择了水攻。但智伯忽略了两点,一是赵襄子的臣民拥护,民与上同意也!反观自己这边三家人众但心不齐;二是水攻耽误时间太长,久则生变!
赵襄子明白,自己的唯一出路就是联合韩魏,使其反水。故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脣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韩魏也当然明白,如果智伯没有太大伤亡就灭掉赵氏,跟前边计划的智赵两败俱伤完全不一样,赵氏亡了下面就是韩魏,唇亡齿寒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
所以决定反水!
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
智伯早就知道韩魏有反意,第二天却把这些话告诉韩魏,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
智伯不是轻信于韩魏,而是此时也只能出卖家臣以安韩魏之心,但为时已晚。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
智伯之亡,非才胜德也,才不足而骄,不识兵法而兴兵,终亡矣。
三家灭智50年后,周威烈王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
周王室的威严在此全面丧失,礼制崩塌。
其实周威烈王本来就是篡位夺权的受益人,看到曾经权盛一时的晋公室比自己还弱名存实亡,扶持更有实力赵魏韩也在情理之中。加上周威烈王自己年迈多病,就算自己不封三卿也会逼下一代周王册封,或者另立新王(周威烈王的王位是其父篡位所得),周威烈王为自己着想也会分封。
分封赵魏韩第二年,周威烈王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