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昝玉姬
【打卡始于】2023年8月28日
【日精进打卡第238天】2024年12月4日
【今日读书】
【书名】《自然地理学》
【用时】60分钟
共读第25天 2024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十三章 自然灾害区划与防避
今天阅读地十三章,关于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了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分类、成因与分布、风险评估、风险区划、防灾减灾措施等,还举了一些代表性的案例和探究活动,视角很有意思。
自然灾害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今天的阅读让我对自然灾害相关内容的了解更加系统。
自然灾害指自然变异超过一定的程度,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损失的事件。
在灾害的形成过程中,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成灾体缺一不可。一般认为,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成灾体负荷组成了区域灾害系统。
一般认为,致灾因子的改变是困难的,所以减灾的关键是如何降低承灾体脆弱性,增加承灾体的抗灾能力。
自然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地震,约占因灾总死亡人数的51%,灾害损失率增长最快的是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按照近百年的统计结果,世界上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和泥石流。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自然灾变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在一定条件下会触发或者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自然灾害按成因可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人为诱发灾害等按表现特征可分为突发性灾害、缓发性灾害、过渡性灾害。按发展过程可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按承载体的性质可分为城市灾害、农业灾害、矿山灾害等。按损失程度可分为轻度灾害、中度灾害、重大灾害等。
从地球深部上升的高温物质,从地球开口处爆炸式喷发或宁静式溢流出来,就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矿产资源、地热资源和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影响滑坡活动的因素众多,但可以大致归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如地形地貌、坡体结构、坡体物质构成等。外部因素如地下水、地表水、地震、降水、地表覆盖、人类活动等。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地形、松散固体物质和水源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孕育泥石流的流域一般地形陡峭,山坡的坡度大于25度,沟床的坡度不小于14度,巨大的相对高差使得地表物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在外力触发作用下发生向下的滑动或者流动,形成泥石流,泥石流流域的斜坡或沟谷床上,须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固体物质。水不仅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泥石流流动性的关键因素。
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或者冰融水条件的控制。在地形方面,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在地质方面,其主要分布在较软弱或风化严重的岩石地带,而且多与降水有关,多发生在雨季,尤其是暴雨、大暴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