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有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吐槽找不到真爱,说现在有的女孩很现实,没房没车就不处对象。身为60后70后的父辈们也是经常说道他们那个年代不看重这些外在物质,哪像现在没个几十万估计连婚都结不了。为什么出现这个局面,难道只是因为时代变了那么简单吗,为什么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80后和90后身上?
中国在80年代正式实行改革开放,这时候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国外文化思潮的涌进,80后从一出生就接触到新鲜事物和国外先进的市场经济思想,父辈们固守的一些传统思想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对80后90后的教育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慢慢过渡到市场经济,在1992年正式确立中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同经济环境下最直白的感受就是服装,以前清一色的绿军装、蓝衣服,到了80年代五颜六色,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发生根本性变化,生活中的流行元素日益丰富起来,80后90后基本上就是在这种“花花世界”和相对富足的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所以高生活品质就成为这一代人的普遍追求。可能有人要问了80后90后找不到真爱和市场经济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国外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就没有中国这种特色现象呢?
“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交换的经济,在市场上,商品交换的双方只能交换属于自己的产品。同样,合作也必须搞清楚自己拥有的资源”。市场上,商品是个天生的“平等派”,交换双方“只有通过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他们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
市场得以存在,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就是需要有 “产权”、“平等”、“自由”等要素,否则交换将无法进行,市场也将不再存在。市场之所以能存在和发展,必然有保护这种“产权”、“平等”和“自由”的制度做基础,市场上形成的这些制度普遍化时,市场经济便产生了。
市场经济的本质并不在于“市场”和它的“机制”与“功能”,而是与“私有”、“契约”、“独立”相对应的“产权”、“平等”、“自由”等具有鲜明价值判断特性的行为规范性质的制度,是建立一种通向文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主张和追求。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平等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是市场交换规则普遍化的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私有化,“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想要得到一件产品的所有权就必须通过购买、交换的方式等额获得,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归属就是这么明确和现实。再加上产品本身具有交易属性,而贯穿始终的媒介就是货币,这样人们追求的生活品质就离不开钱,过度追求金钱的价值和依赖金钱带来的满足感很容易让人性的丑态暴露出来,另外金钱的价值观扭曲是造成当下爱情观畸形的一个重要原因。
像“宁愿坐在宝马里路,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区别就在于这些人把物质上的满足当成自己精神上的唯一追求。
大家可能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一个美女服务员想嫁富豪,所以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一位温州老板看过回复说: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的财产会增值,而你的美貌却会贬值,如果跟你交易,为了养你还会让我的财产减少,而你却不会为我带来任何的财产增长。所以,对于一件贬值的商品,最明智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购入,更不宜长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在这里美女服务员很现实,但这位温州老板更现实,双方都试着把爱情当成一次交易,看对方能提供什么,以及交易是否划算,这就是市场经济下最典型的交易特征,如果在计划经济时代估计也不会有此番对话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看到外国女孩嫁给中国男孩要房要车要存款,喜欢一个人就是那么简单直接,这是因为国外市场经济已经近百年历史了,祖祖辈辈在一个特定经济环境下生活了几代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文化和性格。
不会像我们的80后90后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成长起来的,在这种体制落差下追求的爱情往往有着时代特色,对爱情的考量会更多注重一点物质因素。他们的爱情里既没有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含蓄,也没有市场经济时代那种率真,当前的现象就是最好的解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公众号: cjlm2015
阅读原文:http://cjlm2015.lofter.com/post/1e4503c1_c04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