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诉
还记得学生时代的学霸吗?记得他们每次分享学习经验时都会提到“纠错本”,而这个本子也是经由各个老师强烈推荐。
我也有过纠错本,但其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曾经也没有意识到它有多么大的作用,直到这段时间看了马修·萨伊德的《黑匣子思维》,我才恍然间明白了纠错本的重大作用,虽说已过了高考的时段,但对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其他事情,也有不少的借鉴作用。
回顾一下我们曾经所经历过的失败,就以减肥为例,我相信很多人都说过“我要减肥”,“算了,明天再开始吧”之类的话,减肥的事情也因此一再搁置。
难道,这不是我们所经历过的失败吗?
那么,面对这样的失败,你还会说,失败等于无能吗?减肥这件事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不在于无能,而在于个人的自控力。
同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未能坚持减肥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寻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进行自我安慰,以掩饰减肥失败的尴尬,也缓解了我们本身对减肥失败这件事情的反感。
这就是我们在面对失败这件事情时最真实的反应,我们都害怕失败,反感失败,不愿意面对失败。
但是,失败不可避免。
如果我们不去审视错误,有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失败,甚至还会不由自主地为自己辩解,进而进入一个怪圈,走不出失败的漩涡。
《黑匣子思维》一书中提出“认知失调”这样一个理论,他是说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理智而聪明,且善于正确判断,而不会认为自己轻易会上当。
这样的一个理论亦可以解释为什么加入传销组织的人们,即使在组织被攻破之后依旧坚持固有的思想,不愿意接受自己被骗了的事实,甚至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被骗。
在面对足以对自己深信不疑的信仰形成挑战的证据时,我们更倾向于篡改这些证据,而不是转变我们的信仰。我们会创造新的借口、辩护和解释,有时我们干脆会选择完全忽视这些证据。
被骗加入传销组织的人们通常会付出极高的代价,包括事业、亲情,乃至一生,他们在这上面花费了太多的心力,付出了一切,一句简单的被骗,不足以撑起他们重回真实社会的信心。
过往的一切都被打破,选择再相信的信念再次被打破,即使是一个心智特别坚定的人,也未必可以承受得起这样的打击。所以,他们固执地不愿意、也不想走出这个深渊。
甚至,因为笃定自己的判断,反而去质疑这些判断的证据并进行认知上的修正,借以完善本身所相信的东西,证实其并没有欺骗自己。
听起来似乎有些可笑,但这种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黑匣子思维》的作者马修·萨伊德举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例子,很是形象。
作者为了锻炼身体要办一张健身卡,有两个地方可以选择,一个是距离家庭近但设施不够好的健身房,另一个健身房设备完善,但距离家庭需要开车一段时间,有些远。
作者选择了后者,刚开始因为新鲜倒不觉得距离远,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作者越发减少了去健身房的次数,但为了像妻子证明选择没有错误,他耐心地坚持了一年,但心情却不痛快。反而在家庭附近健身房锻炼的妻子很是满意,距离家庭近,方便,很是开心地坚持了一年。
你看,这不就是认知失调吗?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往往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失败,并且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仅仅浪费了时间,做出错误判断,也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了折磨。
面对失败为自己找理由,甚至逃避自己的失败,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们不必因此而后悔遗憾。
但如果认识到了这件事却依旧在逃避,就不应该了。
作者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败以及做决策时的失误,及时更正,并在自己家门口的健身房办理健身卡,从此健身变得没有那么麻烦。
你看,其实失败并没有那么可怕,面对失败以及承认自己的失败也并不难。很多时候,失败之所以变得难以接受,是因为我们的害怕以及逃避,内心寻找的过多理由使我们更加难以接受失败。
世界的复杂性,决定着我们不可能时时做出完美的决策,天时地利的变化时刻影响着的局势,也难以保证决策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我不能说它不对,但我们要知道,我们只能相信一半。
成功是失败开出的花,但之所以可以透过失败取得成功,那是因为成功者分析失败的原因,并相应的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功才渐渐逼近。
“有时犯错不仅是找到正确答案的最快方式,而且是唯一方式。”
失败中蕴含的道理足以帮助我们慢慢靠近成功,但前提是我们要敢于面对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