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忙碌的人们,常常忽略了季节的变迁。好长时间没有外出了,因为一段时间来天气也不甚好。不知不觉,中秋节就这样来了。今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关张停业,我与朋友往深山而去,去寻觅秋的味道,秋的醉美。满山红叶在慢慢红遍,给这里的中秋节带来了温暖祥和的气氛。在这个中秋节的艳阳里,在雄关漫道的仙人关、八渡沟、山坪村、北雀村、阳坪村一线去寻秋。
红叶漫天舞,大自然的彩笔描绘着缤纷的图画。这满山的红叶与别处的不同,兴许是当年宋兵的热血染红,亦或是当地丰富的铁矿给予了红叶充足的养分,也或许是此地处于陇上江南,有着充足的光照和水分,总之这里的红叶比别处的艳丽,比别处的多姿,比别处的更加吸引人。我不敢轻意放过眼前美景,用心拾取着,生怕幸负这山上、路旁平凡而质朴的一切。那怕是一株小草,一丛小树。我想,要是把这里的仙人关、古蜀道等历史人文文化同当地这旖旎多姿的红叶结合起来,每年举办一次主题为“赏仙人关红叶,寻悠悠古道”的文化节会该有多好!
虞关为徽县南境嘉陵江边古镇,北距青泥岭30里,距徽县城60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关。张伯魁《徽县志·疆域志·古迹》:“鱼关,铁山西南麓。唐置鱼关驿,为蜀口要隘。宋曰虞关,置转运使于此。
<<途中吟>>
已到中秋树尚葱,心中期许是丹枫。一丝失落谁知晓, 江上漂来几叶红。
绍兴四年(1134),南宋节度史吴玠、吴璘率军大破金国十万铁骑,创下中国古代战史上以弱克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阻止了金兵沿嘉陵江南下突破蜀口侵略临安的企图,这就是著名的仙人关之战,虞关一带是这次大战的主战场。在虞关穆家坪、二寨出土了大量的扎马钉、箭簇、剑等兵器,遗留了大量的石水缸、石马槽等生活用品和石人、石马等石雕。从虞关沿嘉陵江顺流而下约8公里就到了吴王城遗址,可惜的是吴王城垣遗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宝成铁路时几乎损坏殆尽,周围现存的宋代历史遗迹有“杨从义射虎”摩崖,“罗汉洞”佛教洞窟,何家寨、马军寨、杀金坪古战场遗址,长丰寺遗址,宋代墓葬等也大多遭到破坏,作为重要物证的《仙人关重建宣相安公生祠记》碑也被偷运离原址。
在老虞关街道外的南侧石崖上遗留有明代虞关巡检使许清刻于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三月的“虞关修路摩崖”,在八渡沟手扒崖至今存留44个清晰的栈道孔,栈道孔高出河水2—3米,孔距约1—2米,呈“一”字形有规律排列。手扒崖栈道遗址南约50米处为“八渡沟修路碑摩崖石刻”,时间为 “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
《观山》
惊叹天公手法奇,一峰突兀八峰低。随心几笔丹青画,已令游人看入迷。
虞关境内的首阳洞题壁书则从另一个方面丰富了虞关的文化遗存。留存的一百多方题壁书,古洞题壁文字年代久远、涉及地域宽广、人物众多、内容丰富,是千年以来青泥古道商旅往来、民众生活的真实记录,为考察青泥古道历史、文化、地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从中可以想象千年以前青泥古道商旅往来、行人云集的繁华景象。
虞关不仅有丰厚的文化遗存,更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群山交错、沟壑纵横,山高坡陡、谷深水急,山峰秀丽、崖洞幽深,行走在虞关既可体味悠久文化,发思古之忧情;又可饱览奇丽山水,入自然之怀抱。
虞关居山峻水激之险阻,扼关中入蜀之要津。北连青泥古道,南接八渡沟通略阳栈道,是历史上青泥道横过嘉陵江的一个重要渡口,江上摆渡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吊桥取代。唐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离开同谷远赴成都,在深夜过虞关渡,写下了《水会渡》一诗,其中“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谢谢浏览,可以养眼。无须赏钱,欣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