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腊哲学和印度瑜伽有何渊源,
苏格拉底与帕坦加利又有何关系?”
0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瑜伽,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 —— 《瑜伽经》1.2 帕坦加利
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两句话,为何要放在一起?
苏格拉底和帕坦加利,一个在公元前 400 多年的雅典,一个在公元前 300 年的印度,二人有什么关系?
且听我慢慢道来。
1
认识自己,逃不开最基本的问题:你是谁?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想到自己的名字,但那只是个代号;你会说你是父母的子女,子女的父/母,妻子的丈夫,丈夫的妻子,但这只表明了你的亲属关系;你说你是中国人,这只是你的国籍;你也会说你是医生、老师、CEO、财务、程序员...,这只是你的职业。
如果你换了名字,迁居他乡,更换职业,甚至到了年老,亲人都已渐渐离去,以上那些标签都不再适用,你还是那个你吗?
即便你把它当做无聊的文字游戏,说:“我不需要任何外在标签,也不需要其他定义,我就是你正在交谈的对象,我是这个正在思考的主体。”
很好,你跳出了陷阱。
那么,这个对象,主体,又是什么?
2
现在你可以把眼光从外转向内——你的身体,和意识(也可以叫思想、精神、灵魂...)。这二者的结合,构成了当下的你。
我们来做个思想实验:抬起你的左手,好好地看着它,然后闭上眼,想象一下你没有这只手了,你还是你吗?当然还是。再想象你也没有了右手,虽然不那么方便,但你还是你。
接下来,你的两条腿也没了,好像有点惨,但依然想象得出来,你还在这儿。
其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人不幸高位截瘫,胸口以下丧失知觉,只能躺在床上。比如霍金,患有渐冻症,晚年说话都得靠仪器帮助,全身上下能动的只剩一根手指,但霍金依然是霍金。
反过来,人有一具完美的躯体,却没有思想,旁人只能把他当做植物人,或是人型机器,当然他也不会有自己这种想法了。
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身体固然重要,但缺少思想,却万万不能。
刚好有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实验
——缸中之脑。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现在问题来了:“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许多文学作品、科幻电影都是以此为蓝本,例如《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等。
幸好我们不是电影中的尼奥,需要不断分辨真假,到底哪些是真实体验到的,哪些是超级电脑直接输入我脑中的,或者我所有看到、听到、闻到的一切,全都是电脑程序模拟出来的?
打住,
再想下去,恐怕要陷入无尽的自我怀疑中。
3
让我们回到这个实验的基础——人的感觉、思想都是脑中电信号的外在反映。
我们眼睛看到的颜色,是物体反射光的不同波长——光波;
耳朵听到的声音,是空气的震动——声波;
其他嗅觉、味觉、触觉也都是各个器官接收到外界刺激后,在脑中形成电信号,进而才有各种体验/感觉,这是电子的波动。
即使我们把五感关闭,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摸,仅仅剩下意识,大脑中的思想仍然川流不息——它们同样是脑中神经突触产生的电子的波动。
那么,这些无处不在的波动,就是你自己吗?
4
绕了这么大一圈,终于回到本文开头摘录《瑜伽经》的第一章第二句:
瑜伽,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
当然,两千年前的帕坦加利不可能了解现代的量子力学,更不知道什么是波粒二象性。
而且这同一句经,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翻译。
比如:瑜伽,是心念的静止。
或者:瑜伽,是意识的转变。
但是,世事就是如此奇妙。既然有这种翻译,并且被我们读到,那么冥冥之中,可能暗含了某种真理。
2400多年前,苏格拉底漫步在雅典的广场,对身边的学生道出了这句流传千年的箴言。
数十年之后的一个清晨,帕坦加利在恒河边结束冥想,缓缓给出答案。
也许,我是谁这种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认识你自己,根本是一条无止境的道路。
而瑜伽,恰好就是通往这个答案的探索之路。
ps
提到瑜伽,和你认识的瑜伽好像不太一样?
那些把自己凹成各种形状的运动就是瑜伽吗?
那瑜伽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呢?
通过瑜伽,就一定能真正、完全地认识自己吗?
其他的哲学、禅修、心理学等等,难道就不行?
别急,这些之后我都会慢慢写到。
也许没有完美的答案,但绝对是这些年思考的精华。
如果恰好,你也对上述问题感兴趣或有所了解、感悟,
请一定关注离无明这个公众号,给我留言,共同探讨。
离无明
微信号:wamgel
实用主义哲学门外汉
田园心理学爱好者
禅修实习生
准瑜伽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