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这常被不知情的家长们忽视,但它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少的负面影响。
感统失调主要包括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和听觉统合失调等。以下将介绍不同类型的感觉统合失调及其表现。
1. 前庭平衡失调
前庭平衡失调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问题。这些孩子常常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与人冲突,并且很难与其他人分享欢乐或物品,也缺乏考虑他人需求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难以举一反三,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表达困难等现象。
2. 视觉感不良
视觉感不良表现为孩子无法流利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漏读、多字少字等问题。他们可能困难地写字,经常颠倒顺序,学习后很快就会忘记,计算也会有困难,容易抄错题目或漏掉题目。
3. 听觉感不良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孩子似乎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触觉过度敏感或迟钝
触觉过度敏感或迟钝的孩子会有害怕陌生环境,吮手、咬指甲,容易哭闹,玩弄生殖器等行为。他们过度依赖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度紧张,挑剔,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 痛觉过度敏感或迟钝
痛觉过度敏感的孩子可能表现出冒险行为、自伤自残,缺乏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而痛觉迟钝的孩子则可能运动较少,孤僻,不合群,做事胆小,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
6. 本体感失调
本体感失调会影响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协调能力,如不会跳绳、拍球等。同时,在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确,走调或五音不全等现象也可能出现,这些孩子还可能出现方向感差、容易迷路,无法玩捉迷藏,坐姿、站姿不正确,驼背和近视的风险高,在夜晚过度害怕黑暗等情况。
7. 动作协调不良
动作协调不良的孩子表现为动作笨拙,走路容易摔倒。他们不太擅长滚动、骑车、跳绳和拍球等活动,并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观测距离不准确、协调能力差的情况。观测距离不准确可能导致孩子无法准确掌握方向,而协调能力的差异则会使孩子更容易碰撞物体或跌倒。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孩子在学校、家庭和社交环境中的表现,重要的是我们家长要意识到这些困扰,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如果家长或教育工作者怀疑孩子可能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建议寻求专业的评估和治疗。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干预训练,这将有助于儿童克服感觉统合失调,提高感知和运动技能,增强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生活质量。
对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和支持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仅是家长需要了解一定的感统知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反应和刺激,也少不了教育工作者和专业人士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