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殡敛时不把帷幕掀起而哭泣,这并非古制,而是从敬姜为他的丈夫穆伯哭泣开始的。
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北面,求诸幽之义也。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饭用米贝,弗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尔。
按照丧礼,守丧期间孝子的心情是悲哀伤痛到了极致。因此制定了礼节,就是为了限制孝子的哀伤,也是为了能顺着他的伤情来逐渐的适应这种丧亲的巨变啊。这也是君子思念生养自己的父母的缘故啊。招魂,是充分展示敬爱父母的一种形式,就象祈祷父母病体康复时祭祀的心情一样。盼望父母从幽冥中复活过来,这是向鬼神祷告的形式。招魂时面朝北方,这就是向幽冥之地祈求的意思。拜谢和叩头,都是隐含着哀伤至极的意思。而叩头表达的哀痛更甚。饭含用米或贝,这是表示不忍让死者空口而去的意思。不用正常人吃的熟食,而用自然生成的米和贝以示不朽。
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耳。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主重彻焉。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唯祭祀之礼,主人自尽焉尔。岂知神之所飨?亦以主人有齐敬之心也。
铭,是一种有明显标识的旗子。因为人死了不容易辨别,所以用他生前使用的旗子来标记。因为爱他,所以把死者的姓名刻录在明旌上;因为敬他,所以对铭的制作工序和方法都尽心尽力。重,与后世的神主牌位是一样的作用。殷人做的神主牌与重连缀在一起,周人做了神主牌,而将重埋掉。祭奠用的是朴素的器具,因为生者的哀伤之心也是最质朴的。只有在葬后的祭礼时,孝子才可尽其所能使用经过雕饰过的器具。难道谁能知晓神灵享用了祭品吗?这不过是表达主人对待死者有严肃恭敬的态度啊。
辟踊,哀之至也。有算,为之节文也。袒括发,变也。愠,哀之变也。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袭,哀之节也。弁绖葛而葬,与神交之道也,有敬心焉。周人弁而葬,殷人冔(xǔ)而葬。
哭丧时捶胸顿足,这是哀痛至极的表现,但也有次数的限制,这是对孝子的礼数的节制。袒露左臂,用麻束发,这是外形与装束上的变化。心情郁结,这是哀情上的变化。不加修饰,就是去掉外表的华美。而袒露左臂,用麻束发,是去掉修饰的极致表现。有时要袒露左臂,有时要掩好上衣,这也是对哀伤的节制。戴着葛绖的弁冠举行葬礼,这是为了与神明交往,因此要有恭敬的心。所以,周人在葬礼上都戴着爵弁,殷人戴的是冔。
歠(chuò)主人、主妇、室老,为其病也,君命食之也。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主妇入于室,反诸其所养也。反哭之吊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为甚。殷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孔子曰:“殷已悫(què),吾从周。”
在亲人去世三天后,要设法让主人、主妇和管家喝些稀粥,因为这期间,他们未进食,这是担心他们病倒。而大夫以上的人家,国君会命令他们进些食物。主人送葬回来后在祖庙升堂哭祭,这表示在死者生前所经历的加冠、结婚的行礼之处而哭。主妇是入室而哭,这表示在死者生前供养之所而哭。孝子返回后哭泣时,亲友们都来吊问,因为,这时是孝子最哀痛的时候。回来后看不到亲人的身影,这是永远失去了亲人啊,因此这是孝子最哀伤的时候。殷人是在下葬完后就吊问,周人是下葬回来后哭祭时吊问。孔子说:“殷人的做法太质朴了,我赞成周人的做法。”
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既封,主人赠,而祝宿虞尸。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
人死后葬在北郊,头朝北方,这是夏商周三代通行的礼法,因为鬼神都是要去北方幽冥之地的缘故。棺下入墓穴,主人把束帛等物放入圹中,这叫做赠,同时,祝先回去邀请做虞祭的尸。下葬后回来哭祭前,主人与有关办事人员要检查虞祭的牲品。从墓地返回前,办事人员还要设置几筵,在墓地的左侧进行祭奠。回来后,在正午举行安神之虞祭。
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是月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明日,祔于祖父。其变而之吉祭也。比至于祔,必于是日也接,不忍一日末有所归也。殷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
下葬的当天进行虞祭,这是因为孝子不忍与亲人哪怕有一日的分离。就在本月,用有尸的虞祭代替无尸的祭奠。卒哭之祭时要说:“丧祭已完成,开始吉祭。”当天,开始用吉祭代替丧祭。卒哭的次日,在祖庙进行祔祭,使死者的神灵附属于祖父。从丧祭到吉祭之间的各种变动,一直到祔祭,必须要一天接着一天的进行,这代表孝子不忍一日让死者的神灵无所依归啊。殷人在周年练祭后才举行祔祭,周人在卒哭后就进行祔祭,孔子认为殷人的做法较好。
(这一大段文字记录了丧礼前后的一般规定。除了袒括发、弁葛绖等少量的在《仪礼》中有记录外,其他应为孔子归纳总结的结果。通俗点说,就是丧礼前后的一些程序和细节,今人已不怎么讲究这些了。但墓志铭的由来可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