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的时候,成天急急忙忙,风风火火,总像在赶路。如今仔细想想也的确是在赶路。赶路上班、赶路回家,赶路做饭,赶路管孩子……
今年秋天的雨就比往年多。忽然就想起婆婆说的一句话:(那时孩子小,婆婆跟着我看孩子)下雨了还要去上班?我听了感到意外又奇怪。下雨了为什么不去上班?正要问,立刻反应过来了,感情她把城市当乡下了!下雨了就不用下地干活了。哎,这哪跟哪呀!思绪就这样被打开了……
想想这一路走来,日子就像穿在麻绳上的疙瘩,有大有小,它一直在手边,这绳头就牵在自己手中,跟着时光继续向前走。还记得电视剧《篱笆、女人、狗》的插曲里就有这么一句,生活就像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其他词也忘了,就记得这一句了。的确是这样子的,怨不得古代有结绳记事一说呢。
如果说这疙瘩里都记的是什么,一言以蔽之:酸甜苦辣。今天在这里我想屏蔽那些酸、苦、辣,单说甜。
说到甜就一定离不开许多喜事、乐事、感动事。这些事中能让我可以长久拿出来咂巴的,感觉就是那些记忆尤深的“温暖瞬间”。
首先我想起奶奶,(已经过世好些年了)那时我怀孩子即将临产,奶奶当时也年事已高,可她老人家盼重孙心切,不顾自己脚小,身薄,力气差,硬是搭乘生产队的拖拉机,颠簸十多公里路给我送来自己做的石头饼和农家包子。(我们那里的风俗,坐月子吃石头饼好消化)奇怪的是包子里有一个是开着口,露着菜的。据我了解,奶奶包包子的手艺在邻里间是有名的巧手,怎么可能包出露菜的丑陋?还没等我问呢,奶奶就主动告诉我了,说这个讲究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就盼我生孩子顺利,当时也就一笑了之,现在经历多了,想起往事,就觉得老人家的那份心真像个淳朴的暖包,值得记住,而且一直会伴随我,使我经常想起天堂里慈祥老人在世时的模样。
还有一件让我不能忘怀的温暖瞬间是来自我儿子。那是儿子12岁时的一天,外面下着大雨,但我却必须出门办事(是我曾经单位的一个老领导过世了,说好了去送别的),我穿了雨鞋,准备出门,儿子立马把我准备好的雨伞递过来,还又说了句:“妈妈小心躲汽车,早点回。”此刻,我眼眶湿润了。
近些年令我感动的瞬间更是林林总总,尤其是一些看似平常问候都那么容易就敲击我的心鼓。有个打交道十多年的朋友,她会时不时一个电话过来,就一两句平常话:吃饭了没?去逛街吧?如果我没按时接到电话,她会连续拨10个8个,或者拨打家里座机,这是什么节奏啊?幸亏是同性,否则还不得生出多少想象(哈哈!)
也许过往多了,年龄大了,想的多了,情感脆弱了,对一些人一些事在乎了,不那么走过一阵风,说话竹筒倒绿豆了。感觉心底柔软了好多,心思比年轻时重了一些,因此才偶尔会感怀或者会有伤春悲秋的情感滋生,不管它了,太刻意太累,往后就多想想每个能给自己带来温暖瞬间的人和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