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美食哲学里,若要说那种食物跟中国人已达“天人合一”的化境的话,那必是[茶酒二物]无二了。
茶酒二物,互为阴阳。实为食中之[上道]。
无酒不狂,无茶不禅。不狂不禅,不成文章。
如果没有了茶与酒,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千年源流,五千年之数更是奢谈了。
中国人的饮食法则向来是[和而不同],因此形成南方好吃米饭,北方偏爱面食的饮食格局。但无论是东方西方,塞北江南,茶与酒就是中国的[和],是各个味道家史上的[万法归一]。
穷时[粗茶浊酒],贵则[新茶醇酒],人对于食物的誓言总是笃诚不二的。无论贫贵与否,在茶与酒的追求上,人们都是至死不渝的不离不弃。一如不得志的东坡居士,也不忘“思故国”之时,“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不但不弃,还食得很讲究。祖上传下千年还能保持原始面貌的也唯有食物二字而已,食物之中的灵魂,首推必是茶与酒此二物。
传说茶的始祖是[发乎于神农],上古[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酒的老祖就多了,仅夏禹时期,就有[杜康造酒],[仪狄酿酒]之说。这很符合酒[好争]的性格。茶与酒的开始,刚好跟伏羲演八卦同个时期,足以称为上古时期的[三大发明]。当时的人们恐怕想不到,茶与酒这两种吃在嘴里,尿在地里的东西。会一如伏羲八卦上的双鱼,一阴一阳,一刚一柔,一动一静,影响着他们的[子子孙孙无穷匮]。
潮汕有句古话,叫[茶三酒四]。大致的意思是说,茶要[知味]三人为好,酒要[痛快]至少要有四人之众。中国人不喜欢满,[满了]就是[过了],物极必反,过了必祸。茶三酒四,是茶事酒桌上的[恰到好处]。
饮食之道就是处世哲学。[恰到好处]才能[恰得其味]。
“饮茶以客少为贵”。茶之味贵在于[品],三口成品,与[茶三]之意倒也相映成趣。明书《岩栖幽事》中写到:“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试想一壶好茶上来,便反复地添水冲上七八杯。茶汤厚薄不一,品者自然不得其味。二三巡下来,莫说茶淡而无味,似这般品茶的人也觉得甚为无趣。七八个口等着七八杯茶,七嘴八舌谈得七不搭八。能否喝上杯热茶且不说,就连品茶这一份清雅的意境都给破坏了。《道德经》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品茶的[道法]也是遵循[自然而然]的法则,茶三之数,从细里究,多少了暗含了[天],[地],[人]三才的意味。茶性禅,佛典就有言[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悟禅跟品茶,本来就是一种灵魂的两种方式。
茶意闲,一闲人们就喜欢搞个雅俗之分,非得品茶这件事琢磨仪式出来不可。茶道无外乎是点火烧水泡茶的平常事,却弄得跟小脚女人的缠脚布一样,尽是琐碎而无用的东西。一作个雅俗之分,小脚的女人反倒笑起大脚女子粗鄙来了。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心即是佛,茶即是道,茶道的至上哲学是[万物归一],本意就是去繁就简。炭火的温度,泉水的甘度,茶叶的酵度,冲泡者的气度,在茶壶中运转变化,最终的结果是任由人评说的一杯茶。[归一]是茶道的本心。生造出个缠脚布还要当宝贝供着,生出诸多繁节,喝杯茶的闲事还要搞得算计分秒,此事在我看来,能作雅事,但绝非闲事。[茶三]就是茶道的本心——[点火烧水泡茶]三件事。
潮汕功夫茶就是雅闲并存的茶道,只作把茶的滋味泡出来的[归一]基本功。该费功夫的地方一分不减,不该花功夫的地方一分不花。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才是茶道的追求。
文以载道,说到底是[食以载道]。茶三酒四,就是道之所载。《礼记·乡饮酒义》有言:“四面之坐,象四时也。”酒是劳动者粮食富余的造物,能喝上一杯酒也多亏了丰年自然的馈赠。当他们吃上一碗[时间转化]的食粮时,总不会忘记以四面而坐来答谢四时的[和气]。人间的一团和气,四时的风调雨顺,便是丰年。吃一碗酒,祈祷是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
茶者是[三人为师],酒者是[四人为友]。坐一起品杯茶还得[一回生,二回才熟]。坐一起吃一碗酒,一回就熟络了。豪气是酒的性格,讲究的是直来直去,不婆婆妈妈,扭扭捏捏。中国人的英雄情怀,就必须是豪气冲天的。这也成就《水浒传》的兄弟上了梁山就是[生死之交一碗酒]的好汉文化。
茶是清醒的智慧,酒是难得的糊涂。所以品茶的人[遵礼],吃酒的人[存义]。酒可以[品],但酒最高的饮食境界当推为[吃]。[吃酒]二字,把酒的性格活生生的勾出来了,叫上一盘牛肉,筛上两碗好酒。如作饭食一般吃喝起来,今朝有酒今朝醉,休管门前是与非,岂不是快意平生的乐事。
凡事过则无益。恰到好处,才能相得益彰。酒不贪杯,茶不过饮,便是好的。
莫说酒恶,品茶的人不也有勾引斗角之徒。[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茶三酒四,是出于朴素愿望的饮食法则;酒四茶三,也是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品茶品不出个梁山泊,吃酒也吃不出个东林党。历史的进轨要依仗不同的性格,就如茶三酒四才能恰到好处,刚柔并济的[阴阳奥义],在食以载道形成中国风流,反过来推动历史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