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A还是选B?都选C!

今天遇到了一点冲突,心里颇不宁静。又在复习心理诊断时,看到心理冲突,觉得这一块有些模糊,所以就再来复习一下。

意识的心理冲突有个典型的体验是,感到不能控制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

心理冲突,关键是弄清它的性质,从现象或事实的角度来说,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基础教材的320页有述。

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例如,夫妻感情不和,病人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一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上述的例子便是如此。

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饭后就陷于吃药还是不吃药的痛苦冲突之中:吃药怕肝硬变和上瘾,不吃药怕睡不着。这在不懂精神病学的局外人看来是不成问题的,想吃就吃,不想吃便拉倒,实在决定不了可以去问医生,医生叫你吃你就吃,医生叫你别吃就别吃。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色。如上例,你不能说吃药和不吃药何者道德何者不道德。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则是心理问题。

在教材的77页,也介绍了勒温的动机的冲突。

人们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因为行为都有其动机,都有预想达到的目的,而人想要达到的目的有时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这些动机之间往往又会有矛盾和冲突。按勒温的说法,动机的冲突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1. 双趋式冲突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都想要,但是只能选择其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我今天遇到的冲突,就是双趋式冲突——又想写字,又想画两笔线描。

2. 双避式冲突

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目标,避开损失大的目标。此时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避式冲突。“两害相权取其轻”。

3. 趋避式冲突

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就是趋避式冲突。比如,想外出学习,又怕照顾不了孩子;想吃糖,又怕胖。

4. 双重趋避式冲突

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重趋避式冲突。假期里外出拓展,有利于心理健康但会挤压学习时间,留在家里补课,有利于复习功课却感到单调沉闷,心情不好。春节将至,火车票紧张,想除夕到家,买票就得多花钱,避开高峰期,买票就可以少花钱,但回家的日期就不如意了。两所大学,一个学校名气大但专业不理想,一个专业理想但学校排名稍靠后。

最后总结一下,动机的冲突和心理冲突不是完全相同的。当动机冲突解决不好,持续发展下去,有可能会成为心理冲突。

所以,选A还是选B?别纠结了,都选C!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