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浩然正气的家风,培养厚德载物的家德”有多重要!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学者傅雷,写给在大洋彼岸留学的儿子傅聪的信件。也是对我影响很深的一本家训。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浸透着作为父亲的汗水和智慧,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舐犊情深,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儿子傅聪早年前往波兰学习,临别时,傅雷赠言: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傅雷在家书中教育儿子内容丰富:从为人修养的谆谆教导,到学业的监督建议;从东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学习;从文史哲的熏陶,到艺术音乐雕刻的建树;从家庭婚姻经营,到事业巅峰攀登,一本家书饱含了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全方位的栽培。一本《傅雷家书》让世人学习傅雷如何做父亲,如何做子女,如何修身,齐家,利天下。傅聪在艺术界的成就,可以说功勋章上有他的一半,也有父亲傅雷的一半。

我回想今年春晚,贾玲表演的小品《真假老师》,有多少父母只顾着赚钱,却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最后拿着成堆的钱,却培养出没有修养为所欲为的儿子。

提起这个家族成员的成绩让我们肃然起敬。这个家族近代出了200多个院士,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精英所在。那就是钱氏家族。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物理学家钱学森,力学家钱伟长,学者钱钟书,历史学家钱穆,语言文学家钱玄同,生物学家钱煦,法学家钱端升,水利专家钱正英,化学家钱人元,音乐家钱仁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中科院院士钱钟韩等等。

追溯到宋朝,钱家出了350个进士,真正的名士1000多位。为什么钱家能打破“五世而斩”,出那么多为国家做了巨大贡献的人物?

因为有着浩然正气的家风。

熟读传统文化的人,或许了解一本书《钱氏家训》。钱家每一个孩子出生,全家都要诵读《钱氏家训》,这个家训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迄今为止钱氏家族还遵从着祖训。

科学家钱学森

家训如下: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不谋也,利在万世必谋之;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不可有愧于圣贤;

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勤俭为本,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原来钱家一直遵循着圣贤教育,目的是把钱氏每一个成员培养成利国利民的栋梁,这样具有民族大义的家风家德家训让人叹服。

钱家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一直遵从着利天下,利苍生,利万世的祖训,历经千年不改,浩然正气的家风,厚德载物的家德。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父母抱怨教育不好孩子?

因为很多父母自身存在问题。作为父母你得先问问自己,你做到了什么?

很多父母在牌桌摸二饼,却希望孩子博览群书;父母好逸恶劳,却希望孩子刻苦进取;父母缺乏修养,却希望孩子品德高尚;父母穷奢极侈,却希望孩子勤俭节约;父母薄情寡义,却希望孩子义薄云天。

真正的好的教育,是耳语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家风。

为什么曾国藩的曾氏家门如此兴旺?

曾国藩一生个人修养极高,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为官多年,每天都要看书,写家书,他把自己身上优秀的品质,借用家书的方式,传递孩子,形成了曾氏家风。

他教育子女“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开一个骄字”。

家书的内容劝导子孙“以苟活为羞,以避世为耻,以德求官,以忠谋政。”

越是家风正的家族,越把子孙的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就像《无问西东》沈光耀,一不听话,母亲便让他背诵“沈家家训”,反省自己。

看看曾国藩怎么教育子女:“凡人皆为子女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这才是真正的品德教育。

一个品德不高尚的人,能力越大,对社会危害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父母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想成为社会的罪人。

很多父母拼命为孩子留家产,就像春晚《真假老师》的小品一样,只顾着赚钱,却不教育孩子。殊不知最宝贵的不是家产,而是家风,家德。

当年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有这么一句家训: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只有一个厚德载物的家德,具有浩然正气,有格局的家风,上下齐心严守家规,才可能培养出堂堂正正的一代又一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持续分享144天,20171204,张红。 刚才看到一篇文章,当有人问:“动脉在哪里?”你猜会怎样? ...
    啊呦a7_94阅读 1,287评论 0 2
  • 首日赛果: 我就想说,这里可以发文章
    mikelin阅读 1,423评论 0 2
  • 今天跟爸爸妈妈外出吃饭,看到邻桌的小女孩,让我这过来人大哥哥一下子发出了感叹,小孩儿好幸福!现在偶尔听到爸妈们说,...
    阿力师傅阅读 1,189评论 0 1
  • [法]马克·李维(湖南文艺出版社) 如果一切重来,你最想回到生命中哪个时间段? 安德鲁在即将死亡的当天回到了两个月...
    痴不语阅读 3,0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