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早七点,我坐在餐桌前美美的享用了营养丰富的早餐,热乎乎的一粥一饭下肚后,顿时觉得生活是如此惬意和美好。十一过后,日子渐渐趋于稳定,一直琢磨着把自己的心路历程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下来,一是想记录一下自己平凡的生活,再者可能会对朋友圈里那些即将要陪孩子开始小学生涯的友友们一个善意的警醒。
刚刚过去的九月,用一个成语形容那就是“一地鸡毛”。九月份,邦邦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涯,开始步入小学,尽管之前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全力调整新的生活方式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但是还是被无情的现实生活打了个猝不及防。刚上学的那两个星期里,我感觉自己像是扛着枪随着准备冲锋陷阵的战士,每天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往前赶,好像追兵随时在后面攻打我们。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收拾家、做好早餐,然后叫醒孩子监督他洗漱、吃早餐,随时在发现他磨蹭时,适时训斥几句,等他都收拾停当后,我发现自己没有时间吃早餐了,一路拉着孩子着急忙慌去学校,然后急匆匆折返回单位忙自己的事情,中午接孩子、做饭,下午送孩子、接孩子,晚上做饭,陪孩子写作业,晚上等孩子洗漱睡觉了自己再起来准备第二天要吃的食材,等自己忙完躺下也就十一点了,一碰枕头就睡着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堪回首,内心濒临崩溃。我也很困惑,去了班上请教有丰富经验的同事姐姐,怎么能让自己轻松一点,后来还真是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就是要统筹管理好时间。正因为家务繁杂,更需要合理安排。各项事务什么时候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想忙而不乱,把整个家庭的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相当的统筹能力,是无法想象的。在这一点上,很多家庭主妇中已分出高下了,有的人从早忙到晚,焦头烂额还总是忙不完,我好像就是这一种。有的人却好像举重若轻,甚至还有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达到这一层级的家庭主妇,我觉得基本具备担任项目经理的潜质了。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赶忙调整战略战术,把早上的时间合理分配,比如,一早起来我先收拾自己,收拾的同时开火做饭,等我洗漱完毕,饭基本也做好了,我先吃早餐,吃完再叫孩子起床这样一来,时间还真的宽裕了许多,我的生活也变得很从容。特别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要让孩子爸爸参与进来,不能让他当甩手掌柜。现在,每晚上准备第二天食材这个任务我已经全权交给他,他还完成的很好,这样一来,我就轻松多了,日常生活可以轻松搞定了。
如果说生活上的节奏已经让我有些喘不过气的话,给孩子看作业才是我人生最大的挑战。之前,我老是觉得小学的知识很简单,自己好歹也是科班师范毕业生,辅导个小学还不是绰绰有余,但是却被现实啪啪打脸。还记得刚开学第二个星期老师让做数学练习册,有一道题是让按大小排序,其实特简单,按“1、2、3、4、5”排就对了,我告诉孩子你标出序号,比如“1”在第三个你就得标上③,然后在答案上把③写在第一个。这就是以大人的思维考虑问题了,想的过于复杂了,以至于教孩子做错了,真是汗颜。我觉得现在的题目讲究灵活多变,好多不是唯一答案,都是拓展思维的,所以并不能以惯性思维理解现在的题目。一个月下来,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要想辅导好孩子,必须和孩子一起同步学习。就像之前看到过一篇育儿文章中家长写道:“自己当学生那会儿成绩再优异,隔了二三十年,哪有当年的灵光。可见人都是越来越笨的,无数爹妈十八岁的时候能考上大学,三十八岁的时候只好花钱请家教来辅导孩子小学数学。”真是一针见血啊,哈哈。
在适应学习方面,我最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快融入和适应新环境。邦邦属于跨线入学的那一类孩子,8月中旬出生,刚上幼儿园那会,其他孩子基本上都是两个礼拜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而邦邦却整整哭闹了一月有余,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幼儿园的老师就和我讲过,同一个班里,相差几个月大的孩子,在知识的接受程度、能力方面,有一定差距。比如同年8月底出生的的孩子,比起1、2月的孩子,普遍有差距。上小学之前,我就无数个担心,担心到了学校跟不上。分了班,孩子果不其然在班里是最小的那一个,刚过六岁就上了学,与班里九、十月生的孩子晚一年上学比,心理生理差距都比较大。而且男孩子发育较晚,在语言沟通、阅读、聊天、自控能力等方面明显比其他孩子要弱一点。面对这些实际情况,我只能是平时多注意鼓励孩子,注重从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给孩子找自信,我一直坚信在我的鼓励之下,孩子会成长的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自信。
我的生活从一地鸡毛到井然有序,孩子能够轻松度过小学适应期,同时还能保证每天和同伴玩耍一个小时,我觉得刚刚过去的五十天,带给我和孩子的是无尽的成长和历练。说到这里,我觉得家长们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上了小学了,有任务了就扼制孩子玩耍的时间。爱玩是所有小孩子的天性,邦邦到现在还是晚上做完作业就叫同伴们一起玩,我觉得这是我能带给他的最简单又最幸福的快乐。不管我们大人怎么陪孩子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笑点永远不会在一个水平线上,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了童趣,我们敷衍的陪孩子玩,孩子是能感觉到的。而孩子最好的玩伴只能是孩子,孩子们在一块虽然会有摩擦、吵闹,但是稚嫩的话语、天真无邪的笑容却是内心快乐的最好证明,在能玩的年龄一定要让他快乐开心的玩。
近两年,周围好多朋友相继都生了二胎,也有好多人劝我趁现在年龄还比较合适,再生一个,我在内心也深知两个孩子的好处,可还是没有勇气去做这个决定。经历过一胎,心理有阴影,回想起来,孕期的种种不适应,分娩时的剧痛,哺乳期不能睡整觉,孩子生病时的心疼和焦虑,上班时无法亲自带孩子的隐痛,工作和生活两头奔忙,没有自己空间的疲累,都还历历在目。好不容易熬到上幼儿园了,三载春秋已去。假若再生一个,同样的三年又要重演,想想都害怕。有人说,人这一辈子,努力和奋斗,流血和淌汗,终究都是为了孩子。听起来好像很是伟大,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孩子。一个母亲,从孕育生命到抚养成人,牺牲的又不知有多少,肉体的、心灵的、时间、年华、自我。即使向别人说的那样,上学了就轻松了,那上学前呢,一个孩子三年,两个孩子六年,六年的忘我的牺牲,再好的风景也过去了。看风景的心情更不知从何处寻。
絮絮叨叨良久,都是我经常的内心。偶尔脾气暴躁或心情洋溢时,会对自己说一遍会觉得生活很好很满足。因为,我们过的琐碎又忙乱,但,很幸福。人到中年,不再做任何假设,只是埋头好好生活,尽力把每天过的一样平静,才是我们最想要的,不是什么正能量,也谈不上啥积极的人生观,真的是因为每天的事情真的太多了,真的忙不完,没有胡思乱想的空间,有空只想陪陪孩子、看看马云。对于孩子,父母的陪伴,才是他最大的底气和力量。这底气和力量,可以照亮孩子前行的路,也可以温暖他稚嫩的心灵,更可以壮实他柔弱的臂膀,让他勇往直前,无人能挡。未来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