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用财务报表,是希望它来描述企业的经济活动。
一个企业从事哪些经济活动呢?
一、经营活动
比如一个企业需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回收货款等,这些都是经营活动。
二、投资活动
一个企业想到一个新的地区去开展业务,想进入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或者想设计生产出一个新产品,都需要进行投资。
三、融资活动
在经营和投资过程中缺钱了,它就必须到银行去借钱,或者找人来投资自己。
任何企业都是从一笔钱开始,把钱转换成各类的资产,比如兴建产房、找人、生产、销售等等,也就是从钱到物或服务再到钱的一个过程。
简而言之,一个从现金开始,转了一圈又回到现金的过程。
企业的第一张报表:资产负债表——企业的单反相机
一张完整的资产负债表被分为左右两边,左边就是资产,右边是负债和股东权益。
一、资产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资产分类:
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差异就在于是否能在一个循环之内就将自己完全变为现金。
流动资产:指企业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本
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在产品、产产品)、待摊费用(房租、开办费等)等
各项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是按照它们各自转换为现金的速度来排序。
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长期投资,指不满足短期投资条件的投资,即不准备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经营周期内转变现金的投资。
按性质分为:长期股票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等,
固定资产:设备、厂房、汽车等;
注意:固定资产不仅仅满足使用时间长这一条件,还需要它有较高的价值。
比如一个使用5年的杯子,就不能算是固定资产,即使时间长,但价值太低。
固定资产的特征: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其实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的发生损耗,其相应价值也会随之降低。在会计记账时,会考虑一个折旧。
例外:土地是固定资产,但不会有折旧的说法,相反还随时间不断增值。
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一般有专利权、版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
三、资产如何计价
会计上习惯将原来购买的资产价格当作这个资产的价值。也就是“历史成本”。
但是随着市场波动,历史成本也没有办法体现出资产的变化。不过会计中用这样一个方案解决:如果资产价值上升,就当作没看见;如果资产价值减少,就把这个减值记下来。(折旧)
资产计价体系是一个历史成本的体系,一定要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扣除这个减值。
但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以当前市场价格来计价,我们称之为“公允价值”。除这两项外,大多数资产都是以历史成本来计价的。
历史成本的含义:
1)只有花了的钱才能记在账上
2)增加资产价值的唯一途径——发生一个新的交易
资产和财产物资的区别:
财产物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有些资产却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比如应收账跨、预付款等。它们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物品,不是财产物资,却是资产。
财产物资也不一定是资产,比如公司租的房子,我们只有租用的使用权,却不能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还比如代销产品等
四、有多少负债要还?
负债: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公司、企业的现有债务,需要企业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从而引起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银行借款:短期借款(一年内要清偿的)、长期借款(一年以后要偿还的)
应付账款: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该付给供货单位的账款
其他应付款:企业在商品交易以外发生的应付和暂收款项。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利润等等。
预收款
应交税金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五、股东都有哪些权益?
股本:在中国,股本金额等于公司注册资本。意味着,股本总额体现了这个公司对外承担的法律责任上限,而股本的组成确定了多少个股东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资本公积:企业收到投资者超出其企业注册资本所占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盈余公积: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通常为10%。
未分配利润:企业未作分配的利润
六、资产负债表透露了什么信息?
左边说的是钱去哪儿了,右边说的是钱从哪儿来。
所以:左边应该等于右边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会计恒等式)
那么股东应该拿多少钱呢
股东权益=资产-负债
一个公司必须把银行欠款、供应商货款、工资、税金等付完后,才能把剩余的东西来分给股东,这叫股东的“剩余求偿权”。
因此,股东才是一家公司风险和收益的最终承担者。
资产负债表可以让股东了解自己的家底,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
股东投资设立企业是为了赚钱,但是在了解自己的家的赚了多少钱之前,股东们先了解自己投入资金都去了哪里,又欠了谁的钱,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提供给我们的信息。
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概念,只是给企业拍了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