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梦见依旧幻灭,依旧迷茫依旧问询,依旧错过依旧相信。在庸常的生活中日日依旧,孤独的习惯不变孤独的面孔不变,努力保持微笑的姿态不变, 无论周围的环境怎样变化,自傲的人总是特立独行,无论招致怎样的不公和伤害,但孤傲的灵魂拒绝妥协,因为无法忍受与贫乏的灵魂往来。二十年三十年是如此,未来依旧。天性中带着无法熄灭的火焰,在黑暗中凝视远方,喜欢徘徊在过去的时光中时而清晰,时而幽暗,坚持追随与自然恒久契合的东西,让生命可以穿越历史和大地之上的文明。
沉浸在天才组成的世界里,在想象的共和国里栖居,书籍成为生命的故乡。被生命之光的映照的人看到了人类的永恒之光,带有光亮的人虽然都已告别世界,但他们依然影响着世界。
天才对世界总是愤世嫉俗的傲慢态度,独自栖居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世界保持着距离。我们阅读他们的作品感觉小说的世界比现实世界更加真实。是书写者的敏锐,发现生活的真实还是他们智慧的思考发现存在的不变。问询带来的思考面对永恒的难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问询带来对自己的陌生感也带来对世界的发现。
如果梦是征兆,将带来许多恐惧,因为梦中经历过无数次死亡,而活着的生命又必将走向死亡,死亡仿佛是我们无法逃离的宿命。生命的气息代代传递,从一个生命中产生又从另一生命中呼出,在梦里,在文字中,在飘飞的空气里都能感受这种永恒的气息。
苍老的人面临死亡,面临终结的所有,活着的人知道无人能够永生,自然万物都将如此,生命不断在分离时学会放下一切,就象秋天的树叶随风飘散。领略过喧嚣也看见过闪亮,最后终将归于寂静之虚无。
“任何赞美都会使人发狂”,早已知道厌倦的东西太多,喜欢的东西太少,所有被诱惑的东西都是过往云烟,甜美的声音让人感觉幸福,浮躁的人喜新厌旧喜欢整天寻找时尚之物,但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虚空,再也无法保持安静纯净的灵魂。
老去的人渐渐厌倦了物欲的诱惑,终于保持平静,多年后曾想起疯狂的自己,回望岁月仿佛可以穿越,从色彩绚烂不知如何选择到偏爱纯净色彩到无论是黑色还是灰色,都能在纯净的色彩中看到色彩之美。
孤单却从不“孤寂”的人, 就象风一样感受世界,不必结婚,不必信仰,不必与人往来。喜欢阅读喜欢思考,喜欢在诗歌中感受召唤,感受被烛光映照的安静。 黑暗中的人在长廊的尽头看到明亮,在微光中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更多时候注视那些缄默的人,那些隐没在边缘世界的人,在故纸堆里的人。他们曾做过深刻的思考和有趣的言说,当重新阅读他们的作品时,依然感觉灵魂从草地上飞走进入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单纯世界, 那里有更丰富的生命,正是他们的呈现才显得生命如此感性和真实。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我们依然能理解他们的世界是思想之树常青吗,是永恒不变的声音吗,是映照黑暗的永恒之光吗。他们的思想对现代社会还有作用,他们的安静的言说还有人倾听吗。
对世界的爱无法像孩子一样单纯,在现实世界里有太多的纠缠带来的矛盾和痛苦的泪水,我们生活在粗糙和贫乏的世界里沉沦。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二十年,一个人下半生将是一片空白的,没有色彩和美好记亿,一生都将在犹豫中徘徊,不知现在发生的事对未来又将发生什么依然茫然。世间许多不幸的事将继续发生,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又将发生在自己身上。
沉默中的人依然在沉默中思考,在沉默中言说,在沉默中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