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篇
师生共沐书香 校园洋溢芬芳
王小会
金秋的杨柳小学校园里阳光温柔恬静,微风和煦轻腻,蓝天白云飘逸,踏进校门的我,看到学生们捧着那韵味深长的古诗,一遍遍品读着,朗诵着,幸福之感油然而生。阳光时常会顽皮地射向我们,让我们沐浴着温暖,享受着晨读的美妙与欢乐。走进洋溢着书香的教室,仿佛就有无数的墨香簇拥在左右,让我觉得放松、自然。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飘进我的耳朵,我又忆起李白的忧伤,孟浩然的自在悠闲,李清照的温柔婉约,这不就是多年前我朝思暮想的工作情景吗?
且说近几年随着我县教育部门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又有致力于全民阅读推广的公益组织“担当者”,给我们乡村学校送来了新的精神食粮“班班有个图书角”,使我们的校园生活少了些浮躁,多了些书香。但是仍然听到一些家长谈及孩子的课外阅读时,有说不知道该给孩子买什么书比较好,有说孩子一心钻在课外书里,习作水平却未见丝毫提高等等问题。据我所知,目前的教学中,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得到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多数仍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非常欠缺。
而我校属于尴尬的城郊学区,家长忙于生意,部分学生又是留守儿童,要想实现亲子阅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然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于是我想帮学生搭建一座桥梁,让他们到达快乐阅读的彼岸,我想使一个阅读环境较差的农村孩子,也能在小学阶段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量,办法当然不止一种,但我还是决定从“师生共读”的班级读书会开始。
一、以读养情。
1、创设阅读氛围,产生共读魅力。阅读需要合适的时间和良好的氛围。从目前状况来看,因为地处城郊,绝大多数的家庭是没有阅读习惯的。要求学生静心敛神地面对纸质阅读,难度确实很大。因此,我不会将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离校之后的自觉阅读上。平时在班级内我通过示范阅读、记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等方式,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来帮助学生培养优质的阅读习惯。例如,当学生看到我手里拿着一本和他手里同样的书时,当学生感受到老师阅读得如此趣味盎然时,心理上就会有所接近。这种阅读氛围,有着随风潜入,无声润物的作用。当然若要长期保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我更坚信“师生共读”活动是最佳选择。
2.紧扣学生心弦,做好导读引领。 课外阅读是区别于课堂内的课文学习的,它需要更主动的学习态度。老师在学校可就某一部优秀作品作初步的导读。比如在共读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一书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封面、书脊中了解到什么。这个环节既让学生了解著作的相关信息,如书名、作者,或是他人对此书的评论,也引起了学生对本书的关注。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我从这一爱好入手,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在美丽的英国乡村,鲜花初绽,绿叶吐芽,河水哗哗,百鸟齐鸣。有一条蜿蜒的河流穿过茂密的柳林,这里住着一大群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小动物非常厌倦单调乏味的生活,于是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离家出走”……正当学生们侧耳倾听,全身心融入故事时,我停止了讲述,告诉他们:精彩的故事还在后头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猜一猜。通过猜测,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更关注主人公的遭遇,就会在课余时间急切阅读去寻求答案。我在课堂上通过有效导读、猜测,设置悬念,牢牢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把“要我读”的课外阅读变成了“我要读”。
3.努力形成规范,内化自我行为。
师生共读一本书,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要将师生共读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难的是让学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我将师生共读的活动当成是一种仪式,有指定的场合,有固定的时间。例如在校内,可以是在午饭后到校的30分钟内于教室或者是语文作业完成后,进行阅读。长此以往,就成了如同周一早上必须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一样的行为。这样进行规范,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习惯,成为像每天要吃三顿饭一样自然的事,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阅读更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生。而这种健康的生活情趣将会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
二、以读解读。
众所周知,“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我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学会快速阅读,从一个篇章中提取、归纳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阅读的效率,学会反复咀嚼,品味,从而更深入地对整本书进行解读。
1.把握全景,提取归纳信息。
著名作家曹文轩说:“节选是特写,整本书是全景。一个孩子必须要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著作的品性特点,观照人物命运,就应该让学生读整本的书。既然是整本书,那么就应该指导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通读全书,在阅读时不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用思维导图对一些篇章进行归纳、梳理,使得阅读过程更加紧凑。例如,在读《柳林风声》时,我引导学生每读完一个章节,就进行归纳主要内容,在第三章中描述鼹鼠和河鼠他们同为鼠类,却有截然不同的成长烦恼和处事态度。等读完整本书,学生就会形成一个初步的总体印象。这对学生以后的提取、归纳信息,查阅、搜集资料,都十分有益。
2.用心感悟,理解故事真味。
学生通读作品之后,需要对整本书进行回顾。这时提出了书中的一些重要的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进行阅读。从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场景、关键的细节描写等引导学生去回味,感受作者思维的跳跃,并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读了《柳林风声》这本书,我抛出一些有价值的话题。例如,你最喜欢作品中的哪个角色?在这群“小可爱”的成长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动或震撼的瞬间是什么?可引导学生用曲线代表鼹鼠跋涉过的路,用圈圈点点代表经过的地点,遇到了谁?说了什么话…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再读,不仅是对情节的再梳理和对故事内容的再熟悉,更是用心走近人物、走近作者,最本真的环节。
3.心心相印,获得思想启示。
让孩子读所谓整本书,实际上就是让孩子更全面地感知世界,感应存在。学生阅读故事,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入作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角,活在故事的世界里,产生“情感迁移”。那么我有意选取一些以成长为主题的作品进行共读,让学生与主人公一起经历成长的波折,进行有效“阅读治疗”。比如我们已经共读了的《柳林风声》、E·B·怀特的《夏洛的网》、曹文轩的《草房子》等,孩子可以从文本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有着调皮捣蛋、任性、馋嘴、吹牛等特点。这些作品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真实儿童的心理。学生在阅读中跟随主人公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优秀的自我后,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性,让人类美好的品质、真挚的情感像阳光般温暖学生的心田,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更加懂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 。
三、以读促言。
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只是个秘密。”学生共性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是老师一大痛处。实践证明: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只有会阅读的人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要想建立师生之间共同的语言,开启学生语言表达的心扉,那师生共读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共读,师生之间就可以拥有更多共同话题,同时练习表达技巧,在长期的高质量语言熏陶中,也能骄傲自信的做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采摘精华,丰厚文学素养。
在阅读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在共读的经典作品中,不乏精彩的词句、篇章,我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比如,让学生自制读书卡片、书签、读书笔记等进行积累,形成系列。如《柳林风声》中的风景描写,“晨曦初现的一个小时以前,白茫茫的雾气尚未散去,紧紧依附这水面。紧接而来的是太清早戏水的嬉闹,河岸上的跳跃奔跑,还有土地、空气于水面光芒四射的变化。这时,太阳忽然由于他们同在,灰暗转为金黄,色彩再度从大地诞生、蹦跳出来…”,让学生立刻感受到平常的风景也能折射出闪亮的光辉,摘抄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章熏陶,让心灵浸润经典的恩泽,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2.走近作品,大胆放飞思想。
师生共同把一本书读完,这并非是完整意义上的师生共读,而应该开展相应的班级读书交流会。在读书交流会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讨论,充分释放想象力,把学生内心被触动的情感,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使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创意想象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比如《柳林风声》中关于“家”的话题,家是温暖的,它亲切地呼唤着我们,可为什么不论是蟾蜍还是河鼠都离开自己的家呢?它们究竟为了追寻什么而离开自己的家呢?你是怎样看待它们离家这一行为的?学生可就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或背景,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获得成就感。师生平等对话,交流阅读心得,不仅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更能让师生间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3.日积月累,写作得心应手。
学生将采摘来的精华,熟记于心,生成并产生新的属于自己的语言,需要运用时才能在笔下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时,经常只关注故事写了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课外书读了不少,习作水平没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仍然原地踏步。我在带领学生共读时,侧重从“写”的角度来阅读。比如读了《柳林风声》中,作者是如何进行故事情节推演,又是怎样制造危机和化解危机的…这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的结构更加完整,思维更加缜密。再如是按照什么把鼹鼠的生活习性刻画得如此活灵活现。鼓励学生用心观察一种小动物,生动写出其特征及习性。这样的师生共读,既是读的指导,更是写的提升。长期坚持,何愁翻越不了作文这座大山呢?师生共读整本书,用榜样的力量来师生共写,同享成长的快乐。当然写只是形式,以写带动的却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部分,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都成为自觉的、独立的、热情的终身阅读者,去享受阅读给生命旅程给予的富足与精彩。
美国作家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思想的文字那样把人带往远方。”,所以,我愿意在学生的心田上播撒阅读的种子,我愿意同学生一起共沐书香,我更愿意相信我们的远方会像那片美美的柳林般芬芳洋溢!
读《柳林风声》有感
王小会
在我记忆的银河系里,童年的趣事却屈指可数。如今虽为人母,而童年的美好依然成为了我这一生中最宝贵的回忆。当我烦闷时还是会把那些回忆掏出来细细体味,或者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当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因为孩子而写书的作家,那我们今天要说的《柳林风声》,就是英国儿童文学家肯尼斯·格雷厄姆写给儿子的书,里面的各种动物也许是他最喜欢的或者最熟悉的,描述的生活环境或许更多是他幻想的场景,故事情节可能是他曾经最纯真的往事,这一切的综合因素交织、发酵在一起却成为了一个最美妙的故事,也成为了他送给孩子最美好的礼物。今天的我们能阅读它,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呀!
在一阵热闹的嬉戏之后走进柳林,闭上眼睛休息一会,让兴奋的心脏砰砰地跳,耳边还能听到飒飒地风声,这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啊。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没有感触,但是若干年以后再回想起来,一定会带着幸福的微笑。或者仅仅是一次偶然的经过,走进一片婀娜多姿的柳林,听着书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叫着,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柔软,那样也是一种享受。这时,孩子可能会暂时忘记和同伴的游戏,听不到爸爸妈妈回家的呼唤,只是感受着大自然的恩惠,聆听空旷的世界低沉的吟唱……那就是我们的童年,也许不需要任何玩具,也许不需要太多的朋友,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中,所有的东西都那么新奇,眼里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最好的玩伴。
想想那时的我们也渴望冒险,希望能从自己的家走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顺着一条河走到尽头去看一看,当然我们不会在意大人们说的什么危险。我们拥有自己快乐的天地,那些地方大人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在我们心中又怎样的意义。我们也有很多自己的好朋友,他们中有的像《柳林风声》中的鼹鼠一样,有时生性胆小但又热衷于冒险;像河鼠一样对自己的生活总是很有计划和想法;像獾先生一样智慧又稳重的男神,像喜欢吹牛、追求时尚、爱慕虚荣又爱闯祸的蟾蜍,像喜欢热闹的小兔子等等。所有的这些朋友让我们的生活妙趣横生。如今再想到这些可笑又耐人寻味的童年趣事时,我会沉醉其中。
话说鼹鼠在做家务时因为太过劳累想要休息时发现了春天的气息,泥土的馨香诱惑着他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途中包括结识河鼠以及其他小伙伴、丛林冒险、寻找丢失的小水獭、蟾蜍越狱、以及众大仙各显神通帮助蟾蜍驱逐黄鼠狼、夺回蟾蜍公寓的故事。情节紧凑精彩,让人简直爱不释手。
整本书行文流畅,语言脍炙人口,环境描写淋漓尽致。例如,文中写到河鼠和鼹鼠经过了一个村庄,边走边打量这个冬季夜色中的户户人家时这样写道,“窗帘拉上了,夜色中它只是一方透着光的空白,有一种家的感觉。四墙围护、帘幕低垂的一小方天地,把外面自然界与那个有压力的大世界隔开了。紧靠白色窗帘挂着的一只鸟笼,在窗户上映出一个清晰的剪影,笼子里的每一根栖木、每一道铁丝、每一样配件,甚至在昨日被舔圆了边角的那块方糖,都清晰可辨……”将寒冷冬夜里从窗户透出的温馨缥缈的感觉描绘得入木三分。
当我用心走近这片时而冷清时而热闹的柳林中,一股身不由己的魔力召唤着我将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人代入其中,使我更加明白了人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与朋友相处就应该像鼹鼠一样随和可爱,当朋友跌倒时,伸出扶持的双手;当朋友忧伤时,送上一句安慰的话语;会让我们的人生旅途充满了欢歌笑语。想想自己常常为了朋友的言行举止而斤斤计较,却忽略了宽容与忍耐,也懂得了做个善解人意的人是多么受人欢迎的啊!而对待人生就应该学点冒险精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不负责任、毫无价值的人生。也从中深刻领悟到人生的关键往往只有几步,一失足成千古恨,要像河鼠一样时刻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然后再扬帆起航。
我的孩子和学生需要我给予他们人生考卷上的这些答案,为此我会坚持反复阅读,不只是这一本书,也坚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而这漫长的旅程中我会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和他们并肩前行。
(注:我会选章节确定共同话题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尽请期待)
学生篇
读《柳林风声》有感
六年级 高媛
昨日妈妈催我睡觉时,我固执的要把《柳林风声》看完再睡,结果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这一觉睡的好沉好沉,我还记得我梦到了我和鼹鼠、河鼠一块玩耍,还教训了那只喜新厌旧没有定性的蟾蜍。正准备带着春风一块去划船时,被妈妈给叫醒了,唉!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河鼠,甚至觉得自己很多地方跟河鼠很相像,偶尔又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如河鼠,需要向河鼠学习。当然啦,鼹鼠也有鼹鼠的优点,即便蟾蜍也有可爱的一面,獾的沉稳也是我该学习的,但是我就是喜欢河鼠,没办法。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如果非要有,那就让我试着说说看。
河鼠河鼠,顾名思义离不开“河”,整日与河水作伴的河鼠并没有厌倦“河的世界”。她说:河就是她的全世界,除了河,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多么懂的感恩的河鼠,因为感恩,生活就没有抱怨,无论春夏秋冬,可爱的河鼠总是可以寻找到生活的乐趣,永远都不觉得无聊呢。
生性浪漫的河鼠时常忍不住诗兴大发,但浪漫的情怀丝毫不影响她去做个务实的人。她不仅会游泳、划船,还精通其他生存的技能,最可贵的是,她可以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朋友,鼹鼠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在河鼠的世界里,无条件的帮助朋友才会让自己更快乐。
看似大大咧咧的河鼠又有着极其细腻的情感,对待朋友不仅亲切体贴,还特别的善解人意。当鼹鼠出了纰漏后,她不仅不责怪鼹鼠,在面对鼹鼠感激、忏悔和眼泪时,她有意挪开了视线,还给了鼹鼠一个缓和情绪的空间。
河鼠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拥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对志趣相投的朋友欢迎接纳,对待像蟾蜍一样的人也不放弃,耐心的不厌其烦的帮助其改过自新,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
我要向河鼠学习,学习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学会助人为乐、宽容大度……
读《柳林风声》有感
六年级 景艺洁
读了《柳林风声》这本书,让我非常震感。《柳林风声》是一个童话故事,里面讲述了一群小动物们之间发生的趣事。他们像好朋友们快乐的生活在大森林中,有憨厚的鼹鼠,聪明的河鼠,善解人意的獾先生,还有‘富二代’的蟾蜍……
柳树林中老练的獾,他平时为人低调,却在树林里是一个极有威信的英雄的人物。本性敦厚、善良的河鼠愿意与朋友分享他的所有,而且非常有爱心。鼹鼠是一个任劳任怨愿意帮助人并且肯动脑筋的家伙,他总是悄悄的为大伙做事,而且总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傲慢的蟾蜍靠着富裕的祖传家产,挥霍浪费,连自己的家都没有了。最后,在他的三个好朋友帮助下他把家产夺了回来。从此,蟾蜍也不再挥霍浪费,骄傲自大了,而是变得十分谦逊。
这四只动物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蟾蜍。他是一个生活优裕、热情好客的绅士,但也有贪慕虚荣、夸夸其谈、贪玩的毛病。因为有这些毛病,他离开了祖传的蟾宫,去旅游。因迷恋车赛被误认为偷车贼,又因为天生喜欢夸夸其谈,结果得罪了警察,被糊涂的法官判了重刑,坐牢。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改正了缺点,重新回到了蟾宫。
獾先生在我心中印象也很深。他是一位沉着、冷静、可信的朋友。同时他也乐于助人,千方百计,费尽心思地帮助蟾蜍改掉夸夸其谈和贪玩的毛病;并出谋划策,和鼹鼠、河鼠一起帮助蟾蜍夺回家园。
《柳林风声》带给我的是心灵的触动,它告诫人们,社会是个大家庭,人与人相处应该懂得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帮助。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才能更加美好!
读《柳林风声》有感
六年级 王亮
这两天我读了这样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柳林风声》。好奇的我小心翼翼的跟随它就进入了一个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世界……
春风拂面,小鸟在枝头歌唱,小鼹鼠告别了无趣的冬天,努力抖动着身子钻出泥土,向着春天出发啦。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止他对春天的向往。他来到小河旁,突然一双亮亮的眼睛进入他的眼帘,好奇心超强的小鼹鼠瞪大眼睛使劲的看呀看.....嗯!原来是河鼠老兄!好客的河鼠马上邀请鼹鼠和他一起去野餐,他们谈笑风生,几分钟的相处让他们觉得相见恨晚。于是,鼹鼠决定和河鼠住在一起。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鼹鼠认识了好多的朋友,有在这片极具影响力的大哥人物—獾先生、生性懒惰的水獭、精灵的兔子、可爱、幼稚的松鼠等等。还有个叫蟾蜍的却与众不同 ,他是一个富家子弟,十分有钱,平时就喜欢吹牛,显摆,还热衷于闯祸,品行不端正,而善良、好心的獾是蟾蜍父亲的朋友,他多次劝导蟾蜍走上正道,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因为偷车不得不进了监狱。蟾蜍总是让人哭笑不得,聪明的他又越狱了,但是他的蟾蜍公寓,被黄鼠狼抢走了,他们四个(鼹鼠、河鼠、蟾蜍、獾)经过周密的部署和黄鼠狼进行了一番长久的恶战,获得了胜利。在开庆功大会时蟾蜍终于明白了事理,脱胎换骨般改变了自己,成为了真正的绅士,得到了他人的尊敬。
读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怎样和别人交往,学到了很多社会知识,好词佳句当然也少不了,最重要的我也试着向我们老师一样,读完接着再读,每读一遍就有新的感受和收获,当然我也要推荐给爱读书的你们,快来加入阅读的行列吧!
《柳林风声》读后感
六年级 姚文瑞
读了《柳林风声》这本书,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让我感受到的是柳树林里那些让人羡慕的田园风光,还有老獾、河鼠、鼹鼠、蟾蜍等许多动物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的故事。
印象最深刻的是柳树林中老练的獾,他虽然很少露面,却在树林里是一个极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本性敦厚、善良的河鼠愿意与朋友分享他的所有,而且极富同情心。鼹鼠是一个任劳任怨、愿意帮助人并且肯动脑筋又爱冒险得家伙,他总是悄悄的为大伙做事,而且总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傲慢的蟾蜍靠着富裕的祖传家产,盲目追求时尚,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形象,终于连自己的家都败的没有了。最后,在三个好朋友帮助下他把家产夺了回来,蟾蜍也不再挥霍浪费且骄傲自大了,变得十分谦逊、和善、友好。
但唯一不同的是,这个树林里的小动物们又让我感受到了些什么,细细品味后,我感受到那丝丝温暖而又悄然无息的东西,这就是友情。作者也让我感受到了属于英国和平安宁的乡村生活和温暖的家庭氛围,让我的心随着这些可爱的动物们感受了泰晤士河岸的四季变化的美丽风景。通篇文章把家的气氛描述的详尽而又温馨。
也许《柳林风声》本身的故事平淡无奇,但他却大胆的利用了童心、童趣以及家这几条主要线索,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通过这些动物们在柳树林中的生活再现出来。实际上柳林就是柳树林,而风声就是这些动物们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所组成。
如此美妙、动人、有趣、温馨的作品,真是令人回到了童趣、童真的生活中去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想感受一下柳树林中那一缕缕的“风声”!
美丽的柳林风景依旧陪伴在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