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下,我是日本Auction(中古拍卖会)的担当成员Amber柚子酱,留学日本后,因为偶然的机会误打误撞入了日本中古拍卖行。在这里我想分享下日本拍卖行工作的一些经历。
“中古”这个词源自日本,ちゅうこ原意为二手,中古店的意思就是售卖二手商品(这里主要指二手奢侈品)的店。日本大量的中古店的崛起,背后是国民接受的残酷经济教训。日本1980年代后期,这是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家都疯狂的消费,买大牌东西就像买菜似的。后来经济不景气了,缺钱的人就把手中值钱的东西拿出来卖,造就了日本中古行业。
“日本中古店里卖的都是正品吗?”,这是很多国内中古朋友的疑惑。在日本,贩卖假货会让这个店铺倾家荡产,日本政府有多部法律,严格规定和说明了再利用商品的买取。除此之外,日本各大小商家还自发组织了各类中古内部行业协会,联合起来抵制假货并提供鉴定的组织机构。
日本有2万+家中古店都有一个重要的经营指标“动销周期”,也就是平均一件商品多长时间能卖掉。店里的中古商品一旦超出了预定动销周期,店主就会把“滞销”商品脱手回收资金再去采购新的商品。而能帮助日本2万+家中古店脱手“滞销”商品的组织就是中古拍卖会,拍卖会是中古店家们重新分配商品货源的业内组织,不对个人开放。中古店与中古拍卖会是紧密协作关系,在日本中古行业有句行话:没有卖不掉的商品,只有卖得快与慢的商品。
5年前来拍卖会的会员大部分是日本本土买手,也有些欧美面孔和中国买手。而近几年,拍卖会场中国买手客人是越来越多,从原来个位数变成坐着几排都是中国人面孔。日本买手与中国买手在竞拍时的风格也完全不同:日本买手一般出价理性,有明显的价格预期,中国买手则“豪爽霸气”,只要是看中的拍品,会一直加价竞拍到手。有些志在必得的拍品,中国买手会在拍卖师出价上直接3-5倍加价,让竞争对手“无从反击”。我们的拍卖师对中国人的购买力实在不敢小看,所以现在前排座位越来越多是中国买手客人的长期席位。
经常有中国朋友问我在拍卖会上会不会有假货?其实这个问题是日本所有拍卖会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因为每件拍品是要经过席位上的多达百名行家买手逐一验货的,如果在拍卖会上出现假货,是会严重损坏拍卖会的信誉,所以我们拍卖会对送品方是要严格的资格审核,每件拍品经过鉴定验货后才能登记挂上拍品吊牌。如果拍品一旦有假货,我们不会退回送品方,如果送品方多次出现假货,我们会终止与其合作。我们拍卖会对送品方是要严格的资格审核,每件拍品经过鉴定验货后才能登记挂上拍品吊牌,所以无需担心拍到假货。
在日本中古拍卖会工作数年,我学到很多我不曾见到的东西,也认识很多中古行业的朋友。每场拍卖会都需要团队紧密协助,开拍期间,拍卖师是最辛苦的,多达上千件拍品要在紧张的一天时间内拍掉,工作强度非常大。我原来所工作的拍卖会的岛田社长本人就是首席拍卖师,他干这行有15年了。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拍卖现场登记拍品成交的记录,即每件成交拍品编号与所拍得会员胸前挂着登记牌的编号记录。
无论拍卖会规模大小,中古拍卖会都有几点相同点:1.日本拍卖会对参拍方、送来的拍品、送品方,都需要备案和审核(审核细致到对法人家庭住所的登记),每个环节信息都可追溯。2.参加拍卖会的竞拍者需持有“中古商证”的日本企业,个人消费者不能参加。3.参加拍卖会除了支付会费、入场费,如成功竞拍还需支付拍卖公司3-5%的拍卖佣金及8%的政府税金。这几年的拍卖会上中国买手越来越多,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二手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以前日本中古奢侈品经营者也希望能进入中国市场,但常常在行政审批等方面面临一些壁垒导致望而却步。
其实除了线下拍卖会,日本也有效率更高的网络业内竞拍平台,只对买手和店主开放。柚拍就是特意为中国buyer提供服务的中古网络代拍平台,多家拍卖会的商品都会在柚拍上预览,每周一期,每期多达上万件拍品,并且出价信息与日本拍卖平台实现同步传输。在每周二开拍前,拍品信息会集中在这个平台上预览发布,买手根据看中的款式和成色,收藏并预约出价,相互间不知道出价,类似于投标的形式,周二同一开拍公布结果。这样效率高多了,避免在现场长时间的等待拍品。我原所在工作的拍卖会也与柚拍有合作的。目前我的一些行业朋友用了柚拍后,觉得省事省心、效率高多了,但也有朋友反馈,一些热款商品的竞拍价格高,抢手热度不亚于现场,但也有不乏捡漏的机会,会捡漏要有独特慧眼,挑到具有升值潜力的冷门孤品。
我个人很爱好这行,每天与这么多独特品味的中古商品打交道,有时也有时代穿越感,虽然每天都挺忙碌的,但是喜欢中古行业就会乐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