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放学前,班长来找我谈心,“老师,我认为现在我们的班级积分作用不大。”“噢?”“现在我们有些同学被记名扣分都无所谓,还会继续犯错。”按照我班班规的奖惩规定,扣分最多的小组要坐在后排,最乱的孩子要建家校联系本,向家长汇报每节课的表现。接手班主任以来,问题学生的转化成了我的心头病。靠班规卡吧,管得了他们的人,管不了他们的心。
28日晚上回到家,我坐在书桌前陷入沉思,近来孩子们找我谈心的话题“建议违纪同学叫家长”和被无视的“批评榜”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看来,班级中的奖惩只靠分数是不行的,关键是唤醒他们自我道德的约束力。
担任班主任以来,成功转化小Y是最让我欣慰的。
开学初,第九组成员一起来告小Y“上课说话,自习课离开座位,不做作业,不注意个人卫生”把小组分扣完了。无视班规的小Y让我棘手。可正是这些班规触及不到或无能为力的地方,才是最需要班主任运用教育智慧的地方,我得尽快处理好这件事情。
我把Y作为重点突破对象。了解到他的父母离异,父母都无暇顾及他的学习生活这一情况,他所有的坏习惯都有了解答。
我静下心来,变换策略。我想:他最需要什么?爱!我真诚地找来他交谈“平时批评你很多,可能你以为老师会很讨厌你,其实你是老师最心疼的同学。老师无法改变你的家庭,无法改变你的父母,但我非常想让你成为一个阳光的男孩,充满朝气、乐观地生活,勤奋、刻苦地学习,快乐、健康地成长”他开始明显好转:上课成了回答问题最积极的人,积极让我改完数学作业要争着改组里组员的。虽然他的坏习惯还时不时会跑出来和他照照面,但他的眼睛告诉我他听进去了,不再是满不在乎…
班规不是万能的,违规违纪学生对班规熟视无睹可怎么办?
29日早晨来到学校,浇花员依旧默默无闻地侍弄着窗台上的盆栽,两位学习竖笛的同学跑来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昨天学乐器回来,小王的座位上很脏,我们给他打扫干净了才离开希望您能提醒她。”我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决定要郑重地公开表扬他们。
第一节临下课,我对孩子们说:“我们做一件事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我怕受惩罚,所以我去做”,第二个层次是“我为了取悦同伴、老师、家人,所以这么做”;最高层次是“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所以我要这样做。“我们的浇花员每天悉心照料我们的盆栽绿植,没有人注意到他,但他依然毫无怨言的坚持;我们的两位同学,看到班上的卫生很脏,自觉为他人打扫,没有人看见,但他们仍认真做好;学习委员每天挤出课余的休息时间为大家批改每日一练,并认真做登记,这更是无私的关心着班级…这些同学正是做到了第三个层次,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做得非常优秀。”
我接着说道:“我们的班规班纪不会永远跟着你们,与我们相伴一生的,是我们的一颗有自我约束力和向上的心,老师也终有一天会不教我们,但若你日后能想起‘我的…坏习惯是被赵老师纠正过来的’那便是老师最大的收获!今天我们班不再记分,就让班规种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的良心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紧接着颁发了五张对以上同学的报喜单,在响亮的掌声中,我听见了孩子们心灵拔节的声音。
班规作用有限 ,比规则更重要的是爱和智慧。班规是一种外在约束力,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起强制作用,这时,学生是被动执行者,对其而言是“要我做”。内在信念的约束才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根本,这时,学生是在信念支配下的主动实施者,对其而言是“我要做”。
班规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仅要告诉学生怎样做会有奖有惩,还应告诉学生怎样做才对自己的发展有益处,原因是什么。
下午如往常一样到校,卫生委员站在讲台上“指挥”,下面各组在紧张地打扫着卫生,自律能力正在养成。适时地“无班规”,才能让孩子们心中“有班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