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是意,是人存在的总和,看法的真正的改变才是改变,人与人的不同在于看法的不同,在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无足轻重的,在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一切在平常人看来都是平淡的,唯有能力的人可以前后贯穿,综合起来,因而发现细节的激动之处。看法的改变不在于其他什么,只在于勇气!做什么事情都必是勇气当先!不然就没有改变。人生就是在不断地破除幻象中前进的,以及,我想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做什么样的人。
人是没有极限的。可以记住很多东西,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但是,在行动的时候要把自己看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有限的精神,有限的目标,有限的哲学,这样才可以专注。自己是意的组成,那么就是接触的东西的组成,既然如此,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最快的改变,那么就从接触的东西和环境入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很明白的事情。
意义在于选择,孰轻孰重,目标达到就可以获得意义,就可以获得相关的情感体验。单纯地追求实体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是在某个有意义的目的下,将追求实体的行动极限化,那就是十分有意义的。对于每个人,哪些不满意又明确可达的,就要改变,对于我来说,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情感的体验,表现为自我的独立感,存在的饱满性,以及对爱情的追求。这些情绪向的目的是基于自身的变化,由此可知,感官的愉悦是暂时和浅薄的,实在的改变才是目的。
东西在精不在多,多并没有什么用,无法形成改变。心猿意马在于以为无限是可以把握的,只有有限才能够真正地得到东西,只有抓得住的才是自己的,否则便如过眼云烟。所谓知止而后定。重要的是要有连贯性,一以贯之,才能通透。学习,不在多,而在精,多而无着落,因而不自信,精,虽少,但牢固不可破,可自信。即时的获得和完成能令行动持续,但不应该成为意义的来源,否则如韩卢逐块,不能自主。 不用担忧与外界的脱离和机会的散失,这些东西随时扑面而来,问题在于出现的时候能够直接把握,所以只需要专注于当下目的,即无所挂碍。
不要计较小事,大事无碍即可。对一个人产生的论断如果是确定的,那么就不要随便修改,不要被他人暂时的表现所迷惑,除非证明是过时的。以严厉的态度对待自己,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人。
为什么普通的欲望容易形成实体,颜色,概念,形状?这种基本的欲望已经凝聚成实体,甚至对应着物质了。因此,必定要根据这个原理来行动,将行为分解到这个层次,来达到形成实体的目的。实体不仅仅包括形象,还包括顺序,即断言,对应着空间的划分。 专注,然后变成习惯,就是这么回事,开始勉力,一以贯之,后自然,盖事情由难而易。一以贯之,不是从头到尾只有一件事,而是指专注的状态,中间可以交叉做不同的事情,依据是疲劳感的产生,并行而不悖。专注的事物没有本质区别,问题在于能不能认真的学习并掌握。想法是不断积累和加强的,到达一定程度就是成为了信念或者理所当然的事情,一定要注意体会这种感觉和转换的状态,即没有其他不必要的念头。就此来说,五官是开放的,人在一个时刻,最容易被吸引的是看到的,听到的,身体感受到的,因此行动也受此影响最深,将念头放在目标实体上,如有杂念就去杂念,就可以连续地行动。
麻木之人如何进取?单纯地不去想东西不会做到极致,勇猛地行动也是进步的必要。 转瞬之间,念头便有很多起伏,要保证的是念头在正确的东西上,其他事情不做,只因将目的分散去了,势必要禁绝。要快速达到目的,必定要做到自己的极限,而控制欲望,就是极限,就一定能快速达到目的。
观念有什么作用?如果仅仅是在看法上有所区别,而不反应在行动上,那就无用,必须是可以直接让行动产生变化。强烈的想法才能形成行动,怎么样让想法急剧强化到一定程度?意志!愿望!
一切明确化、极限化。原型只存在心中,不在外界,让自己不断接近原型。原型的存在就是起着限制的作用,控制就是限制,限制就是自由,限定了结构和范围,就是限定了方向,就是锁定了目标。限制是常态,限制可以安定,限制可以改变,必当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