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生命包含了性与情两个方面.
性的方面不单指男女方面的性,而是指普通人们常说的“理性"、“本性"、“常性"的这些方面.在我们的生命上所体现的功能就是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分析、思考等方面,这些都是属于性的范围.
情的方面是指一个人的七情六欲,在生命上的大致体现为喜、怒、哀、乐、忧、悲、惊、恐等方面,这些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情的部分.
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出现的状况都离不开性与情的范围.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去恰当的理解我们的性与情呢?
中华文明传统典籍《中庸》里开章就提出: “喜、 怒、 哀、 乐、 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的说法,这是我们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性与情方面的理解.《中庸》是孔子的後代子思所著,为儒家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发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状况,绝大数偏重于“情"的一方面.情感是一个生命出生後与生俱有的,与生命的本身密不可分.当人们的情感因为各种环境与人、事、物的因素受到伤害与阻滞时,生命便容易陷入困顿、忧郁、迷茫与黯淡的状态,从而失去本有的光辉与色彩.
每个生命都是非常独特的,性与情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尊重这些差异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各种生命形态中,人的生命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说相对于很多生命形态,人是具有反思与反省功能的,而许多生命形态是不具备这种功能的.
在传统典籍《礼記》中也提到,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生命,其重点是可以知礼义.而礼义与人的性与情又有十分重要的关联,这也是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重要部分.
当生命的情感尊循恰当的途径得到抒发与升华,生命便可以获得原有的光芒与色彩,反之,则容易困顿与黯淡.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又与生命的性的部分有着关联.
依据传统文化的看法,一个人的生命又与天地宇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当生命的性与情调和适当,我们便能在茫茫天地中安住在自己的本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