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频 条件反射 判断 标准 代替 积累 耐心
当今大多数孩子在"快点"这个高频字的环绕下开始一天的学习及生活,"快点起床""快点穿衣服""快点去刷牙洗脸""快点去收拾书包"……有调查显示,一个小学生每天平均被催20次,其中最多的就是"快点"这两个字。
而这种催促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甚至需要家长带着情绪去吼可能才管用。因此就形成了这样的条件反射,"不催不动,小催小动,吼着催立刻动"。家长的状态通常是由和风细雨到电闪雷鸣,而孩子们则是根据爸爸妈妈的语速,神情来判断,是不是真的要来不及了。所以爸爸妈妈就成了孩子们的人肉闹钟,孩子们看爸妈的脸色就能判断时间的多少。
所以"快点"这两个字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长期使用这两个字催促孩子们,并不能使孩子们生成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的内在节奏,反而让他们依赖周围人的反应和情绪来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的标准。
那么何不换一种方式来代替这两个字。家长们催促孩子,实际上是让孩子感悟时间的重要性。那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现在是几点,离我们做什么事,还有多少分钟"。
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每个孩子情况不同,自我管理训练的周期也不同,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对待了,当我们不断用时间观念来代替快点的时候,孩子们对时间就会有所感知。可以使用陈述句,也可以是疑问句,可以给孩子准备手环,手表,问现在是几点啦?
我的奥乐现在是九个月,我会在准备喂他喝奶奶的时候,跟他说"奥乐,现在是x点了,吃奶的时间到了""奥乐,现在是x点了,还有多长时间你该睡觉了"……潜移默化的培养他的时间观念,同时也是在训练我自己养成一个这样表达的习惯,避免奥乐上小学以后我会用大多数家长催促的方式去催促他。
怎么样,有没有get到新技能?一起来,更精彩!